书城教材教辅学生阅读经典:丁玲散文
10670300000016

第16章 给曹裕明同志的信

曹裕明同志:

人常常总要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你看,你会忽然收到我给你的信;而在我的桌子上,忽然会放着你和你孩子的照片。这些事是怎么搞的?我本来在很安静地修改一篇稿子,并且准备这两天都不见客,也不出门,可是一会儿宋学广(一个我不认识的记者)就要来我这里,我约他来我家里吃晚饭。在他来以前的时间里,我一点事也不能做,兴奋,激动。我把他寄来的许多照片看了又看。那不是七年前我走过的一些地方——桑乾河边温泉屯一带的风景、生活、人物吗?这些照片引起我许多说也说不清的感情。我常常想回到那里去看看。去年有个在怀来县青年团做工作的青年去了温泉屯,他来信告诉我一些情形,告诉我你们说起了我。这已经使我神往,使我在梦中回到了那里;可是,总没有象今天这样兴奋。多么依旧的景物呵!那河流急湍地流着,那胶皮毂辘车,那河滩地,那高粱地,那羊群,那果树园,那丰收的葫芦冰和葡萄呵……而且,还有了熟人哪!我一看照片,我就笑了起来。那不就是曹裕明?他还没有变样子,还是那个样,更使人快乐的是,他竟有了那么大的孩子了!你记得么,我们曾经向你说着玩,希望你请我们吃了结婚酒才走。后来到底也没有吃上。

一九四六年,我在你们那里实际只住了十八天。由于我对于农村工作不熟悉,我对土地改革工作没有经验,又由于当时战争环境不能把工作时间拖得长些,我对于你们工作的帮助实在不大,心里经常抱歉。以后每听到有关土地改革的事情,或者我自己参加土地改革工作时(我在石家庄附近村庄搞土改,就花了快五个月的时间),总得把温泉屯的工作拿来回忆,总得再推敲几次那时村子上的情况和工作上的缺点。我的确对你们帮助很少,可是那短短的十八天生活,却给了我无限的创作情绪。当我从你们那里走的时候,我曾向陈明同志说:我的小说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我回到张家口时,我向组织上要求的也只是一个能写作的环境。温泉屯的生活,一切的人和事,坦白地说,我知道得是不多的,可是却不知为什么有那样多的人向我涌来,我同他们一直亲切地相处着。当我每天写他们的时候——就是不写的时候也是一样——我都要进入他们每个人的心中,同他们感受一切。有的时候,我还和陈明同志争吵,他不赞成我的那些人物中的某一个人,他要修正他们一些。当我的书写完的时候,我也并没有感到轻松,心里同这些人分不开。我常回忆他们。我总希望还有机会把这些人再现一次,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些,更完整些,更成熟些,更深刻些,他们也就会留给人的印象更生动、更牢固些。因此可以说:七年来我是很少离开这些人的。土地改革工作完了,而我还在土地改革;小说写完了,而我还在创作……

那年,我离开温泉屯,到了涿鹿县,知道了战争情况的不利,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沉重呵!我们还来不及替你们庆祝土地改革的胜利,可是我们就又预感到战争将给你们带来灾难。我们曾分享了你们的快乐,然而却不能同你们一道担当灾难。我们用很痛苦的心情去走后来的一段途程。我到了阜平后,只要听说有人从察北察南回来我都要去打听那一带的情形。听说你们那里有了护地大队,我想象着你们一定会参加的。我不能详细了解你们的情况,我就用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的一切斗争情形来想象你们的艰苦。我也听到过许多关于你们英勇斗争的消息,我真想放弃一切到你们那里来。这些消息是多么的鼓舞了我呵!后来又听说你们遭到意外损失,我就下定决心要继续写护地大队。一九五O年在北京遇到张雷同志时,我告诉他我的打算。去年他又将这段时期的全部经过向我作了详细的述说。我知道了你的情况,也知道了很多人的情况。唉,我到现在还怅怅于心的是我有几个认识的人却牺牲了!这段材料在我写来当然是并不容易的,可是,直到现在我也还没有把这个计划否定。可是,首先我总得再到你们那里来。我想总有一天我就来了,出乎你们意料的事就要发生了。

……

宋学广同志寄来的照片中有关于温泉屯的材料记录,我极注意地看了。我是说不出的喜悦。虽说你们经过极大的摧残,但现在一切却都又兴旺起来,数目字都增加了很多。你们原来是用井水的,有井水的渠,现在,却新筑了大渠,引用桑乾河的流水,这样水地就增加了,象“顾涌”那样的人就不必再羡慕桑乾河对面“六区”的地了。我猜想你们那里已经没有象这样思想的人了,即使有,也是个别的了,那些老年人、青年人、妇女、小孩都因为生活的美好而显得那么笑容满面,健康和漂亮。在过去,我记得有许多人家都得吃豆皮,现在想必早己不吃了罢?看你们场上的庄稼和院子里堆满了的葡萄,使我心里充满了欢喜,忍不住要找个人谈谈才好。我什么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去,——在那里住一个时候呢?当我还没有去之前,你若有机会来北京,我和老陈都会用极兴奋的心情欢迎你的。

宋学广同志还没有来。我真希望他很快就到,我等着他告诉我一切有关温泉屯的事。

问候你,问候你们全村的人!

敬礼

丁玲

一九五三年十月

附录:

《人民画报》编者按:女作家丁玲一九四六年曾在河北省涿鹿县温泉屯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她的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主要是根据当时搜集的一些材料写成的。今年(一九五三年)九月下旬,本报宋学广同志曾到这个屯采访。丁玲同志从采访回来的图片和有关材料又看到了七年后的温泉屯,觉得异常兴奋。她写了一封信给当年的“战友”曹裕明——土地改革前的一个贫农,土地改革中该屯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今天的屯主任。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