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小盲点大危害
10669700000008

第8章 8、主食糕点

常吃油条无大碍

制作油条时须加入明矾,明矾是含铝的无机物,如天天以油条为早餐,积累起来的铝就相当惊人了,被摄入人体的铝,但由于天天积蓄,是很难排净的。体内铝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对大脑及神经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面肥发面效果好

许多农村家庭喜欢用“面肥”发面,即把上次发面时发酵过的面留一块,加在这次要发的面中,这样做法弊病很多。夏季气候炎热,加了“面团”后发的面常常发酵过度,酸度过大,蒸出的面食也不好吃,因为“面肥”在贮存和继续发酵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杂菌污染,酵母菌繁殖的同时,各种有害杂菌也会大量繁殖起来,甚至使面团发臭变味,有碍卫生。所以,最好还是用鲜酵母、干酵母和发酵粉发面最好。

方便面当主食用

一些工作繁忙的人长期以方便面作为主食,这种做法到底好不好呢?由于其营养成分的单调,远远不能满足机体的生长需要,因此长期食用方便面必然损害健康。方便面是以碳水化合物辅以少量的调味品、食盐及味精制成的,其中的鸡汁、牛肉、虾肉含量微乎其微。有关学者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在长期食用方便面的人群中,70%的人患有营养不良,65%的人患有缺铁性贫血,40%的人有核黄素缺乏症,29%的人缺锌,21%的人因缺乏维生素A而染上眼疾。由此可见,长期食用方便面对身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开水蒸馒头易熟

用开水蒸馒头不好,因为生馒头突然放入沸腾的蒸笼里,急剧受热,馒头里外受热不匀,蒸的时间也长。如果锅里放入凉水就上笼,温度上升缓慢,馒头受热均匀,即使馒头发酵差点,也能在温度缓慢上升中弥补。这样蒸出来的馒头又大又甜,还比较省火。

饺子馅要挤掉水

许多人为防止饺馅流汤,习惯把菜馅里的水挤掉。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菜水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乙和丙,还含有胡萝卜素和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挤掉十分可惜。正确的方法是:先把肉和葱剁碎,加上调料拌匀,然后把白菜剁碎(不加、盐),将剁好的白菜一点点加入肉馅里,边加边搅拌,这样肉馅即可均匀吸收菜馅里的水分,使整个馅湿润又有粘性。

生活博士:

老年人常喜欢用锡壶盛酒,这是对身体有害的。锡制品中含有铅,长期用锡壶,铅会进入酒中。对人体各种组织都有危害,经常喝含铅的酒,就会发生慢性或急性铅中毒。出现头痛、失眠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所以,切勿用锡壶盛酒。

精米营养价值高

不少人认为大米精度越高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从营养的角度看,糙米比精米的营养含量要高得多,尤其是精米缺乏维生素B1,如长期食用精米,就会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导致脚气病、神经炎,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因为大米营养成分含量多的胚芽和外膜,在碾制精米过程中损失很多,而糙米则很少损失。

煮粥加碱有营养

有人为使稀饭粘滑,熬时加碱,这样会使米中的维生素B1、B和维生素C遭到破坏。这些成分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被分解而损失。人体缺乏维生素B1、B2时,便会得脚气病,口腔和阴囊将发生病变,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所以,熬稀饭不要加碱,以免营养损失,十分可惜。

日光可驱米中虫

把米放在阳光下晒能驱虫。其实这种做法驱虫效果适得其反。因为两三天后,虫子的新陈代谢反而快了,会有更多的小虫子。而米暴晒后又丧失了应有的水分,米粒变得粗糙易碎,煮出的饭无香味。储存大米可放一些姜片,姜片的气味使米虫不能生存。

生水煮饭更科学

人们煮饭都用生的自来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人体需要维生素B1,用烧开的熟水煮饭,维生素B1就可以免受损失,因为烧开后的水,氯气已经随水气蒸发掉了。而用生的自来水中含有一定数量氯气,在烧饭过程中,它会大量破坏粮食中所含的维生素B1。据测定,一般情况下,维生素B1损失30%左右。

淘米越干净越好

不少人认为,煮饭时米洗得越干净越好。其实,洗米只需略淘几下就行了。米中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大部分在米外层,很容易溶于水,淘洗1~2次,维生素损失50%,矿物质被破坏60%左右。淘米次数越多,米中所含的营养损失越大。因此,米并不是洗得越干净越好。

泡饭有助于消化

许多人以为吃泡饭有助于消化。确实泡饭要比焖熟的米饭柔软一些,泡饭进入口腔后,往往未来得及咀嚼,形成食糜团,就滑到胃里去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和初步消化的食物进入胃后,会加重胃的负担,影响正常的消化程序和规律,有碍于食物的消化。同时,泡饭中的汤和水会冲淡胃液,影响胃的正常功能。所以说,吃泡饭不仅无助于食物的消化,反而对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有害。

馊饭加碱可消毒

有人将馊了的饭菜加碱回锅,认为这样可消毒。饭菜变馊,是因为食物沾染葡萄球菌所致,致病性葡萄球菌在饭菜里生长繁殖,不仅会使食物发酵、酸败,还会产生肠毒素,有一种B型肠毒素在99℃高温下,须经87分钟方能破坏其毒性,否则人吃了仍会引起胃肠炎,因此,将馊饭菜加碱回锅能消毒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稀饭更容易消化

许多人认为稀饭容易消化,其实不是这样的。对正常人来说,稀饭有时比干饭更不容易消化。不易消化的理由在于无法慢慢咀嚼,而咀嚼动作不只是用牙咬碎食物,同时还具有把食物和唾液混合的作用,而唾液中含有可分解淀粉质的消化酵素。同时稀饭水分多,唾液和胃液等的分泌会被稀释,加上胃部膨胀,使蠕动运动迟缓,加上量多之故,极易造成胃下垂等疾病。

大米面粉不过敏

吃大米、面粉类食品也会过敏,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医学研究发现,这样的情况并非罕见。据一项对近70名有腹泻、呕吐、皮疹、厌食等慢性症状的患者进行的检测和跟踪调查,其中对面粉出现不耐受的患者近10%,对大米不耐受的患者为5%,对牛奶、鸡蛋同时不耐受的患者达25%。目前可以检测的食物有小麦、大米、大豆、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虾、西红柿十四种常见食物。食物不耐受一般来说无需药物治疗,只要避免进食不耐受的食物即可。

生活博士:

有人喜欢把胡萝卜、白萝卜切成丝,调成红白相间、清脆爽口的凉菜下酒,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胡萝卜中丰富的胡萝卜素和酒精一同进入人体,就会在肝脏中产生毒素,引起肝病。所在要改变“胡萝卜下酒”的传统吃法,以免危害健康。

绿豆与米同时煮

很多人在做绿豆稀饭时,容易将绿豆不做任何处理就和米一起同煮。这样,由于米煮起来熟得快,绿豆煮得慢,很容易造成米煮熟而绿豆未熟的情况。所以应该先放米,再放入绿豆。不过,由于绿豆煮起来非常慢,可以先做如下处理后再煮:

1.将绿豆洗净,用沸水浸泡20分钟,捞出后放到锅里,再加入足量的凉水,旺火煮40分钟,就可以煮成美味解暑的绿豆汤了。

2.绿豆干炒后再煮容易烂:将挑好的绿豆洗净晾干,在铁锅中干炒10分钟左右,然后再煮,绿豆很快就可煮烂。

3.绿豆冷冻后再煮容易烂:将绿豆洗净,用沸水浸泡10分钟。待冷却后,将绿豆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冷冻4个小时,取出再煮,绿豆很快酥烂。

粗粮多多益善

粗粮是一种健康食品,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常吃可以预防肠癌等多种疾病。不过,粗粮吃得过多也不好。

大量进食粗粮,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过久,可能造成腹胀、早饱、消化不良等。特别是一些儿童和老人,还有一些胃肠道疾病患者,或胃肠功能较弱者,可能出现上腹不适、嗳气、肚胀、食欲降低等症状而且,粗粮中的纤维素不但会阻碍有害物质的吸收,也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

起床后马上吃早餐

早餐最好是在起床后20~30分钟时吃。因为刚起床时食欲还没有被唤起,这时则达到了旺盛时期。早餐与中餐之间间隔以4~5小时左右为好,早餐在7~8点之间食用最佳。如果早餐过早,那就要多吃一点,或者把午餐的时间提前。

汤泡饭味道好

不少人喜欢在饭里泡汤,以为这样不仅味道好,而且吃起来容易,但这样对健康不利。由于吃汤泡饭时,往往忽略了细嚼这个环节,吃下去后随着汤就一起咽下去了,根本无法得到初步的消化。这样就势必增加胃肠消化食物的负担,食物中的养分也不容易被彻底吸收,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慢性胃病。所以,从饮食保健角度来看,吃汤泡饭是不适宜的。

饭前吃甜食无碍

事实上,饭前吃甜食,会使食欲下降,影响对各种食物营养的摄取。

边吃饭边看书

不少人喜欢在吃饭时看书,这是种很不好的习惯。这样会由于注意力分散,食之无味,并影响消化液的分泌。

吃饭时高声说笑

这种习惯是十分不可取的。一方面,高谈阔论和大笑易引起喷饭和唾液飞溅,有碍卫生;另一方面易使食物误入气管,发生危险。

吃饭时喝饮料

吃饭时不宜多喝碳酸类饮料,一方面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杀菌能力,影响消化;同时会导致腹胀,影响食欲。

粽子人人可以吃

粽子很多人都爱吃,但却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的,以下几类人就不宜吃粽子:

1.老人和儿童:粽子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2.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以及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3.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履温滞气,含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4.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

花生人人都能吃

花生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例如以下几类人不宜吃花生:

1.消化不良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有肠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的人食用,可能会加重病情。

2.跌打瘀肿者:花生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跌打损伤。血脉瘀滞者食用花生后,可能会使血瘀不散,加重肿痛症状。

3.高脂血症患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高脂血症患者食用花生后,会使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