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初,法国作家菲利斯在还没有名气时,曾带着自己精心创作的100多篇文章和一些积蓄来到巴黎,四处求教名师,希望能为人赏识。但是四处拜访却没人理会,送去的文章也都被打了回来。
一天,他走到街上,看见一个小贩在卖一把小提琴,这把小提琴的造型很奇特,上面还镶了一些珠宝玉石。
这个小贩鼓吹着叫卖:不懂音乐的菲利斯拿出所有的积蓄,买下了小提琴。
菲利斯对围观的人说:“这的确是把好琴,千古难得一见,但是此地并不是演奏之处,若要欣赏我的高超演奏技艺,请于明天上午到市中心广场来。”
第二天,一大群对琴艺向往的人,聚集在市中心广场等待菲利斯奏琴,菲利斯慢慢地走到听众中央,将名琴往桌上一放,接着拿出一把锤子,就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将琴给砸了。
许多听众怔在那里,只见菲利斯慢条斯理地说:“我多年来埋头写作,思考研究。此次到巴黎来求教于名师,却不得其门而入,所以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他将自己的文章分给在场的许多文人雅士,大家好奇地拿起文章细读,发觉的确不错。
从此,菲利斯渐渐地在巴黎有了名气。
借购名琴制造亮点,不懂音乐却说技艺高超,散发文章结交朋友,菲尔斯接连使出的“包装”、“推销”和“吹功”三手绝招,成功地把自己推销出去。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你要想成功、要想成名,你就必须要向别人证明你是最好的。没有自我宣传的意识,缺乏主动出击的精神,要想成功,那无异于纸上谈兵。
而要推销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最突出的特色去打动人,使自己成为一望便知、一知便用的人才。相应地,还要努力掩盖和淡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包装”。
在人际关系中运用包装手段,可以使你更快地得到别人的注意,也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实力,从而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在求职过程中,要想把自己推销出去,应聘者应该适当地运用话语为自己做宣传,方能使对方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才能和优点。只要不言过其实,适当地自我表白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求职者和招聘者双方之间建立信任、合作关系。求职者不懂推销自己的艺术,自然不会受到雇主的欢迎;不敢大胆介绍自己的长处,当然也不会受到青睐。生活中,不少人就是凭着良好口才,“吹”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
当然,我在鼓励你运用包装手段和吹功推销自己的同时,也希望你注意场合与“度”的问题,如果不分场合一味地吹牛,不但不会吹出锦绣前程,反而会把原来的“良好印象”吹散、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