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存红宝书
10668800000012

第12章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 盲目游走是最大的忌讳

几十年的独身生活使彼得厌倦了,他决定到天堂祈求上帝为自己选配一位有“理想”的妻子。

上帝听了彼得的祈求后对他说:“好吧,请您到隔壁的房间去,那里有许多门,每一个门上都写着您所需要的妻子的资料,您可以随意选择。”

隔壁房间的第一个门上写着“终生的伴侣”,另一个门上写的是“至死不变心”。彼得忌讳那个“死”字,于是便迈进了第一个门。接着,又有两个门,左边写着“美丽、年轻的姑娘”,右面则是“富有经验、成熟的妇女和寡妇”。可想而知,左边的那扇门更吸引彼得的心。可是,进去以后,又有两个门,上面分别写的是“苗条、标准的身材”和“略微肥胖,体型稍有缺陷者”。用不着多想,苗条的姑娘更中彼得的意。

彼得感到自己好像进了一个庞大的分检器,在不断地筛选着。下面分别看到的是他未来的伴侣操持家务的能力,一个门上是“爱织毛衣、会做衣服、擅长烹调”,另一个门上则是“爱打扑克、喜欢旅游、需要保姆”。当然爱织毛衣的姑娘又赢得了彼得的心。他推开了把手,岂料又遇到两个门。这一次,令人高兴的是,上帝把各位候选人的内在品质也都分了类,两个门分别介绍了她们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状态:“忠诚、多情、缺乏经验”和“有天才、具有高度的智力”。彼得确信,他自己的才能已能够应付全家的生活,于是便迈进了第一个房间。里面右侧的门上写着“疼爱自己的丈夫”,左侧写的是“需要丈夫随时陪伴她”,当然彼得需要一个疼爱他的妻子。下面的两个门对彼得来说是一个将为重要的抉择:上面分别写的是“有遗产,生活富裕,有一幢漂亮的住宅”和“凭劳动吃饭”。理所当然,彼得选择了前者。

彼得推开了那扇门,天啊……怎么又回到地面上来啦!这时,一位天使向彼得走来,什么话也没有说,彬彬有礼地递给彼得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您已经‘挑花了眼’。人不会像理想中那样十全十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盲目游走是最大的忌讳。”

生活中也许没有彼得这个真实的人,然而却存在追求尽善尽美的“理想主义者”。

看看我们的周围,你就会发现一些人的智力很高,脑袋很灵活,工作能力也很不错,而且又非常勤奋,一工作起来常常什么都有可能忘了。但是,他们就是出不了什么成果,眼看着比他们在各方面都差一些的人成果都十分显著了,而他们却依然默默无闻。

这些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绩,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不是他们能力不够,而是他们陷入了“理想主义者”的怪圈,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能克服自己追求完美的痴情与冲动。他们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当然是可取的,但他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想使客观条件和自己的能力也达到尽善尽美的“理想”程度,然后才去做。因而,这些人的人生始终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之中。他们没有做成一件事情不是他们不想去做,而是他们一直在等待所有的条件成熟,因而没有做,他们就这样在等待完美的“理想”中度过了自己不够“理想”的人生。

比如,有人想写一篇某一方面的文章,他首先会在尝试几种、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案之后才去动手写。这么做当然是好的,因为他可能在比较之中找到一种最佳的方案。但是,在他开始写的时候,他又会发现他选择的那种方案依然有些地方不够“理想”,多多少少还存在一些错误和缺点,不够尽善尽美,而他却非得要找出一种“绝对理想”的新方案,或者,将这一文章的选题又放下,又去想别的事情。实际上,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理想”的,他要寻找的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这种人总是不愿出现任何一个失误,担心因此而损害自己的名誉。所以,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的烦恼中度过,结果什么事情也没能做成。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年轻人面临的任务很艰巨,要干的事情也很多,我希望你:不要等到所有事情都要达到“理想”的完美状态以后,才动手去做。如果坚持要等到万事俱备,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盲目游走,那么,你就只能像彼得那样永远等待下去了。

面对尘世,不仅盲目游走会迷失自己,如果不会把握选择与放弃的分寸,同样也可能一事无成,读读下面的忠告,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