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常用成语纠错480例
10668600000040

第40章 不毛之地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cì,通“赐”,赐予)之不毛之地。”意思和《史记》的记载相同。《史记·郑世家》:“锡(赐)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意思是说,即便您(楚庄王)赏赐我(郑襄公)不长庄稼的荒地,只要使我得以有机会服侍君王,这就是我的愿望。

“本意”不生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错例”

1.解放前,勐满地区是一个不茅之地(不毛之地)、瘴疠之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等非常落后,人民生活饥寒交迫。

2.6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蛮荒的不茅之地(不毛之地)。几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在这里写下悲壮而辉煌的拓荒史诗。

3.原来这里是一片不茅之地(不毛之地),荒无人烟。宋英宗治平四年程朱理学大师程颢来晋城当县令,选中这块风水宝地,办起乡校,发展成书院。

“分析”音同而误。“毛(máo)”,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如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等。“不毛”,是指贫瘠,不生五谷。“茅(máo)”,茅草,泛指白茅一类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