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10668300000036

第36章 让考试成为学生美丽的向往

考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要让学生“谈考色变”,不要让师生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学校的考试要尽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化的、利于学生进行发挥的环境,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然而又跃跃欲试的心态之下答题。

考试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是我们进行考试改革首先必须追问的问题。多年来,我们过分强调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考试成了一根又粗又黑的指挥棒,它指挥着千军万马在这独木桥上挤,往这死胡同里钻。

我们的学生因为考试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脸上的微笑少了,自己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少了,有的仅仅只是在考试分数面前的沮丧,在考试排名面前的恐慌,剩下的只是老师责备的目光和耳边父母恨铁不成钢的不断的唠叨。

因为考试,我们的老师没有了热情,合作少了,交流少了,有的是无休止的加班,有的是冷冰冰的竞争。

我们的学校也因为考试失去了生机,往日的歌声少了,活动也少了,剩下的只是无休止的各种考试和比赛。

考试,使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考试,使教师产生了对职业的倦怠甚至厌恶;考试,使学校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魅力。

考试的真谛到底是什么?考试的初衷和归宿应当都是将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很好地实现。所以可以用这样的言语来表述:“考试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美丽的体验,考试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考试是学生学习旅途中的一个加油站。”

有效的考试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考试氛围宽松化

我们的考试一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切忌不能让学生“谈考色变”,也不要让我们的教师上演那种“猫抓耗子”的戏码。考试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化的、有利于学生发挥的环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然而又跃跃欲试的心态下参加考试。

(2)考试内容生活化

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们去积累一些毫无意义的知识,而是要将考试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通过考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掉。我们不要让过去那种“学了物理,不会安灯泡;学了化学,不会配农药”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重演。近年来,许多地区的考试(包括中考)都在尝试考试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接轨,充分考虑考试的情境性和真实性,考查学生关注生活、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3)考试形式多样化

以前的考试形式很单一,主要运用的是纸笔测试,这样的考试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给忽视了,也会忽视了学生们在个性上的差异性,不但扼杀了学生对于考试的兴趣,而且对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毫无帮助。

学校的考试应当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不但要有卷面考试也要有操作考试;可以是统一考试,也可以是分层考试;可以是闭卷考试,也可以是开卷考试;可以是过关考试,也可以是等级考试;可以是自主考试,也可以是合作考试;还有体验考试、竞赛考试、打擂考试等。按照考试的题目来区分的话,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考试形式,如表演题、谋划题、积累题、实验题、探索题、辩论题、心情表达题等很多种类型。

(4)命题语言人性化

命题语言作为试卷的言说形式,它是试卷的一种“表情”,过去的试卷,命题语言以冷冰冰的面孔呈现给学生,缺了一些关怀,缺了一些情味,缺了一些人性。其实,教师在考试中的命题语言完全可以采取温和愉悦的方式,以一种十分人性化的姿态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不要让学生感到太多的压力和紧张。

(5)卷面设计情趣化

在试卷的设计上,应该改变传统卷的那种机械呆板、索然无味的格调,使试卷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尤其是低年级的试卷。学生们在心理上更加愿意接受那种融合知识性、趣味性和形象性于一体的试卷,这样的试卷也更容易得到学生们的喜欢。

在试卷名称上,可以用“语文乐园”“数学游乐场”“英语展示台”取代过去的“语文试卷”“数学试卷”“英语试卷”。

在栏目设计上,可以用“语言门诊”“啄木鸟”取代原来的“修改病句”,用“打开记忆的闸门”取代原来的“默写”“背诵”,用“找朋友”取代原来的“选择填空”,用“变魔术”取代原来的“汉字加拼音”,用“手拉手”取代原来的“连线题”,用“紧急集合”取代原来的“归类题”,用“拉拉句子橡皮筋”取代原来的“扩写题”,等等。

教师还可以在试卷的装饰上下点功夫,在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之下,在试卷上穿插一些可爱的卡通人物、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或者是一些精致的花边等来美化试卷,给学生带来一种愉悦和放松的心情。

另外,还可以用“红苹果”“红五星”代替所得的分数。

富有情趣化的卷面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挑战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力。

(6)试题答案灵活化

我们以往传统的试卷中,大多关注的是知识问题的结论,对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很容易造成忽视,所有的试题采用的都是标准化、唯一性的答案。因此,像“小路自信地伸向大海”“冰雪消融,小溪变得更加开朗了”中的“自信”“开朗”,本是用得非常生动和灵性的词语,却被有的老师判为用词不当,因为它们和标准答案不一致。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适当增加开放性的题目,不要用统一性代替多样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试卷命题的时候,不要将学生们的思维框定在刻板固定的标准答案之下,更不要用模棱含糊地选择将学生们正常的思维模式干扰了,千万不要将学生的创新精神扼杀在教师武断的结论之下。

(7)考试评价温馨化

考试结果的评定和反馈,对学生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考试反馈,看中的是分数和名次,考试结束后,反馈给学生的是冷冰冰的分数和由高到低的分数单。那么,学生通过考试得到的并不是继续努力的信心以及动力,而却是对自己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的深深的损害。

有效的考试评价应该给学生以温暖的激励、温馨的鼓舞、温情的期待,要让学生获得进取的信念和勇气。因此,我们应当对学生的心理表示尊重,让学生们的考分成为他们每一个人的隐私;关注学生的情感,让激励性的语言流进学生的心田;唤起学生的上进心,让每个学生都燃起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

学校在学生的眼睛里应该是个温暖的字眼。考试也应该富有人文味,人情味,不要让学生“横眉冷对考试卷,冷眼怒视分数单”,也不要让学生慨叹“无边试卷萧萧下,不尽考试滚滚来”,让快乐考试走过来,让阳光考试走过来,让绿色考试走过来,让考试成为学生幸福的体验,让考试成为学生美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