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10668300000034

第34章 教师不能做话语的“霸权”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遇到和学生不一致的观点,一定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对待。遇到难题,先不要急着下结论,要思考问题的原因,再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法,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一天下午,初二(1)班的语文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复习了小说里面对于人物的描写,我们知道通常人物的描写会分为直接和间接描写两种。所谓直接描写是指直接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等,所谓间接描写是通过别人的反映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为了检验大家是否掌握,老师将一段课外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听,请大家判断一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同学们在课堂上声音异常洪亮的回答道:“间接描写!”“很好!”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后话锋一转:“为什么青年人也好,老年人也罢,行者也好,耕者也罢,这么多人见到罗敷以后,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去‘观罗敷’,这说明了什么呢?”一个学生洋洋自得地说:“好色!”话音一落,班级里立马就沸腾起来了,甚至还有几个“不怀好意”的学生开始在下面起哄,课堂秩序乱成了一团。说实在的,我当时勃然大怒,很想发火,想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但是,职业的理智告诉我,这个学生顺口说出“好色”二字,很可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因此,教师与其在课堂上大发雷霆,给学生一阵疾风骤雨似的呵斥,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倒不如先稳定下自己的情绪和课堂的秩序,然后再对学生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下课之后再单独跟那个“调皮鬼”好好聊聊……

短暂的停顿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下“好色”二字,并在“好”字下加上了着重号:“同学们‘好’字有两种读音,第三声和第四声,如果是动词,读什么音?请组词。”“动词读第四声,如:爱好、喜好、好逸恶劳、好大喜功。”同学们不知道我究竟是要做什么,所以在他们齐声回答了我的问题之后课堂上的秩序也就逐渐稳定下来了。“如果是形容词汇,读什么音?请组词。”我见同学们已经转移了注意力,步步追问。“形容词读第三声,如:好坏、好人、好主意、好方法。”这个时候同学们似乎已经将刚才的喧闹忘记了,十分认真地回答道。“很好!通过刚才的那段文字,那么大家能否用一个词概括罗敷的特点?”“好看”“美丽”“漂亮”“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我连忙说:“大家说的都很对,常言说,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同学们异口同声,且面带微笑。

这个时候我进一步指出说:“所以说,每个人见到美好事物的时候都会想要去欣赏一番,这个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不难看出,刚才那段文字中的青年人、老年人、耕者、行者不约而同地停下来观看罗敷,正是因为罗敷在他们眼里太美丽了,大家都想看个仔细。接下来,同学们尝试着对比一下,倘若是说罗敷真的很美呀!太美啦!美得无与伦比,美得妙不可言等,这样是更具体了呢,还是更抽象了呢?”同学们高兴地回答:“更抽象了。”“对,如果一味地说罗敷美,只能给大家留下非常模糊的印象。但是倘若是通过旁人的反映来间接表达出罗敷的美,那么读者就会感到很真切,并且还能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我看课堂秩序已经完全稳定了,接着又说:“我们也常常听说某某是好色之徒,这‘好色’是指心怀邪念的男子沉溺于情欲,贪恋女色。‘爱美’是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钦佩。两个词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如此说来,用‘好色’一词来概括刚才那些人的表现公平吗?”同学们众口一词:“不公平。”说这话的时候,我有意识地看了一眼刚才起哄的学生,见到他很惭愧地将头低下去了。我最后小结:“通过我们大家刚才的分析,在把握文章的人物描写中,应该注意什么和什么的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描写效果呢?”“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学生们已经心领神会了。

我的这堂课非常顺利地将任务完成了,并且学生们对课本的知识也掌握得非常好。我也很好地平息了“好色”风波。课后,我找到那个学生,他显得很惭愧,说他当时觉得很感动,他要让我看他以后的行动。之后,他真的没有食言,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经过不断努力,他的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改革后的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在面对众说纷纭的时候,教师应当如何去应对,显然是给教师提出的一个全新的问题。

学生中“别样的声音”,往往让教师措手不及。处理这类问题,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平时笨嘴拙舌、知识匮乏、思维反应很迟钝的老师,当他面对类似这样的问题之时,能够做到从容不迫,挥洒自如。

这位老师能根据问题的实际特点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从而化被动为主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融洽了课堂气氛,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学生的“异口异声”,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当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先不要着急下结论,而是要先思考一下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再去寻求将问题解决的办法,刚才案例中的学生就是一个后进生,但是,他的老师却没有因此而排斥他,反倒是接纳了他,并且顺着这个学生的思路展开了接下来的教学,自然而然地就将学生脱口而出的问题给解决了。试想,如果该老师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凭着自己的情感,劈头盖脸训斥一通,可能当时课堂秩序表面稳定了,但是他从此也许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在课堂上发言,他以后的成绩长进更是难以想象。即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说出一些课堂上不该说的话,老师也要巧妙地引导,不能把学生想象得很坏。总而言之,教师再也不能做话语的‘霸权’,而应当做一个学生讲话的聆听者,将课堂的气氛维持得轻松和谐,让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中自由地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