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10668300000024

第24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引导,如:“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升学考试?便于将来就业?还是为了使自己将来在步入社会的时候更具有竞争力?”这样的问题有助于改变学生“要我学、为分数而学”的狭隘观念,增强“我要学、为自己而学”的意识。

学习自主性是一种个人心理行为,与其他思维活动和心理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也会受到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自主学习是一种承担自身学习责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有待于开发、需要培养才能掌握的。那么究竟教师应当怎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呢?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兴趣及动机

意愿和能力是构建自主学习的两大重要的元素。意愿是关键的第一步,没有动机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做到以下几点非常必要:一是明确学生学习的动因或目的;二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三是创造一个轻松、惬意的课堂学习环境;四是让学生多了解学习的内容及其背景。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较好的学习效果经常会来自于较高的学习动因,而那些较高的学习动因又是因为对学习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无疑为自主学习增加了动力。

(2)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的总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由专家为他们精心编写、设计的合理、细致的教学大纲,知道自己在各个学习阶段需要掌握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目标的明确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很必要的一步,也是开展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大纲与自我需求的联系。让学生知道仅靠课堂、教科书上的输入和操练远不足以真正掌握所有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引导,如:“你是为了什么而学习?是为了升学考试?还是为了将来能够方便就业?为了使自己在将来走入社会时更具有竞争力?”这样的问题有助于改变学生“要我学、为分数而学”的狭隘观念,增强“我要学、为自己而学”的意识。

(3)寻找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个体上的差异,要寻找出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研究表明,如果禁止学习者使用其偏爱的学习方法,就不会有高效率的学习。所以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一般而言,学习方法由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共同组成。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宏观层面的方法,并鼓励其发掘、完善更适合自己特点的微观层面的学习方法,并在微观层面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而不是一定要灌输给学生一套所谓的最佳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与评估能力

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便是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估能力。自我评估使学习者对学习责任更加敏感,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自我评估能够将教师评估所带来的压力减轻,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保护。自我评估包括利用他人设计的测试题、自我测试以及用自己创造的方法自我测试,如采用“自我提问单”“评估问卷”“学习日记”等方式。自我提问单包括各种学习技巧的运用,以便于学生利用,来监控学习的效果,检测自己策略的使用,从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唯有持续地监测与评估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调整学习方法,设立新的学习目标。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也是对德育教育顺利开展的一个很有效的保证,值得教师们重视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