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037

第37章 医生喜爱的“吸血鬼”——蚂蟥与排血疗法

小问号

蚂蟥也叫水蛭,一般体长约5厘米,灰黑绿色,身上的前后端都长有吸盘,背面上长有6条纵行的条纹,中央有一条白色阔带,腹部是暗灰色的。在水生动物中,它的游泳速度或技能并不高,可是有了这身“保护色”,仍然能够在水藻丛生的水域活得潇洒自如。它也是一种吸血的环节动物,在夏天的水田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它拖着灰绿色的身子,在水中依靠肌肉的一伸一缩来作波浪式前进,也知道它特别喜欢吸附在人的手上或腿上,吮吸鲜血。那么,这种令人作呕和恐惧不安的“吸血鬼”,为什么在医生的眼里变得十分可爱呢?原因在哪里?

蚂蟥确实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家伙,吸了血还不算,而且极容易钻进人或家畜的鼻腔、气管、尿道等部位,传染疾病,对人或家畜造成危害,而且它每次吸血量很大,相当于自身体重的2.5~10倍,可供在数月内慢慢地消化。所以,蚂蟥即使每年只吸1次血也不会饿死呢。

不过,蚂蟥在医生的心目中自有它的妙用,医学上的“排血疗法”至今仍然有生命力。据我国古代医书上记载,为了治疗脓瘤或血肿,古代医生就学会了把蚂蟥装进竹筒里,扣在洗净的皮肤上让它来吸脓血,比用针刺的放血治疗效果好得多呢。药王孙思邈曾用蚂蟥治好了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的眼睛被异物撞得充满淤血、发青。孙思邈认为应先排除淤血,然后再用药。但是伤患的地方在眼部,不适宜用针挑,孙思邈从水池边捕捉几条蚂蟥放在淤血上,让蚂蟥把病人的淤血吸完后拿掉,再用清水洗净患处、敷上药膏,小伙子终于摆脱了痛苦。

19世纪,欧洲曾普遍采用蚂蟥放血法,法国在1827~1854年间,每年进口医用蚂蟥800万~5700万条。在美国纽约蒙特费尔勒医院,医生们也曾请蚂蟥来帮忙,为断指再植病人吮吸伤口上的淤血。原来,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医生在给断指再植病人进行手术时发现,稍有不慎,病人手指里的小动脉、小静脉连接后的血液不能通畅,常常造成红肿、淤血、疼痛,甚至引起组织坏死。医生们只好常常用传统的针刺办法来解决问题。每一次都要小心翼翼地用针来刺破再植部位的皮肤,放走淤血,使血液畅通,而且必须重复多次,这样,极大地影响了伤口的愈合。可是一条3厘米长的蚂蟥,20分钟内可以吸血10毫升左右。在一个断指再植病人的手指上放一条蚂蟥来吸淤血,伤口就不会因淤血而化脓,再生血管就会慢慢长好,形成新的血液循环。“吃饱喝足”的蚂蟥从病人手指上就会自动跌落下来,病人毫无痛苦。

近百年来,随着对吸血蚂蟥唾液腺分泌物的深入研究,发现蚂蟥在医疗临床上有许多新用途。整形外科和显微外科医生发现利用医用吸血蚂蟥可以清除手术后血管闭塞区的瘀血,使静脉血管通畅,减少了组织坏死的发生,大大地提高了再植或移植指、脚趾、耳朵、鼻子的成功率。1987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湖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协作,成功地用饥饿的吸血蚂蟥为断指再植病人治疗术后瘀血。俄国医生用吸血蚂蟥治疗耳鸣和口咽缺损再造手术后的瘀血,均获得成功。在我国的杭州还用蚂蟥为13岁的少年王雷整容也取得了满意效果。可见,蚂蟥这种“吸血鬼”在医生的心目中,在救死扶伤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妙用,当然可爱,甚至可敬了。

“小档案”

科学家从蚂蟥及其分泌的唾液中,已经提取出多种活性成分如水蛭素、伊格林、博待啉等,其中研究比较清楚的是水蛭素,水蛭素是由60多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多数含有65个氨基酸,也有一些异构体含64到69个氨基酸,天然水蛭素含有多种异构体,分子量为7000D左右。水蛭素可以抑制凝血酶的活动,阻止血液凝固,即具有抗凝血作用,而且不同来源和结构的水蛭素,其抗凝血机制不尽相同,天然水蛭素可从多个环节影响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1986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学术会议上,蚂蟥被确定为35种活血化瘀中药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