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024

第24章 不可思议的“纸巢”——胡蜂与“造纸术”

小问号

我国的河南、山西等地农民经常会采取人工辅助越冬以及人工辅助建巢或迁巢的方法,利用胡蜂来防治棉花害虫,效果良好,经济实用。一般在秋后捕捉雌蜂放入笼内,将笼安置在避风场所,任其抱团,到第二年春季,把这些雌蜂放入田间,任其在田间周围自然筑巢。也可以在大蜂棚内提供食物、饮水和建筑材料,令其在棚内建巢。在需要时,把巢移至田间,每亩3~5巢,有蜂100余头,就能基本控制鳞翅目害虫的为害。可是,为什么人们说胡蜂是“造纸的鼻祖”呢?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据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说明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到了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可是,在谈到用木质纤维和粘合材料造纸时,有些仿生学家认为,人类是向胡蜂学来的。

胡蜂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它的巢与蜜蜂的巢有着明显的不同。蜜蜂的巢是竖式排列,用蜂蜡建造的,而胡蜂的巢通常是水平排列的,是由蜂王收集的木浆制成,即用纸浆糊起来的。胡蜂在造巢时,首先要寻找枯枝朽木,用嘴刮削木屑,再吐出唾液混和在一起,制成了速硬纸浆。然后,它们用这些速硬的纸浆做成一个坚韧的“柄”,再悬挂上一个小小的蜂房。胡蜂建造自己的巢穴是按照由小到大进行的,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起初,胡蜂只建造几个蜂房,等女王在蜂房中产卵生出了工蜂后,小工蜂们再和女王齐心协力地扩建蜂巢。它们从木杆、木板或树枝上刮取木质纤维和木屑,混上唾液,制成一张张薄薄的纸片,然后自上而下,用这些纸片一张张地来糊自己的蜂房,逐层增加,终于建造出了神奇得不可思议的“纸巢”。

胡蜂为什么会用纸浆来建造蜂巢,我们至今无法弄明白。不过,人类受胡蜂建造巢穴的启示,从木质材料中学会了造纸,却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至少,人类的造纸术与胡蜂建造巢穴的纸浆来源如出一辙,这是举世公认的。

“小档案”

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造纸术传入阿拉伯是在公元751年。那一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部与阿拉伯军队交战,唐军大败,被俘士兵中有从军的造纸工人。10世纪造纸技术传到了叙利亚、埃及与摩洛哥。欧洲人是通过阿拉伯人了解造纸技术的,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的欧洲国家是一度为阿拉伯人统治的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到了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