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10667600000130

第130章 “宁可食无肉”——竹子与超高建筑

小问号

竹子,全世界共有竹种70多属,1000多种,而中国有竹种37属,占世界竹属的50%以上,竹种(含变种)500余种,约占世界竹种的42%。从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及分布情况来看,把我国称为“世界竹子之乡”并不是美誉之词;从种类、面积、蓄积、产量均居世界之首这个角度来审视竹子,我国戴上“竹子王国”这顶桂冠也名符其实;从悠久的栽培与利用历史——“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随”来解读,我国确确实实是“竹子文明的国度”……过去,只要提起竹子,我们都会想起能吹奏优美乐曲的笛子,记录人间兴亡历史的竹书、竹笔,以及在水上漂泊的悠悠竹筏;现在,人们又把它与建筑学结为一体,因为世界上有许多超高层建筑是受到竹子的启发而设计出来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竹子,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是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之一(另外两种是松树和梅树)。它的笔直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极具深刻的内分泌学内涵,在文人学者的心目中有着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

关于竹子,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它离我们是那么远又是那么近。如果以生物学家的眼光来看竹子,又是另一种景况:竹子的整体结构是一个由基部向上,逐渐递减的圆锥形空心结构,它柔中带刚;竹竿每隔几厘米至十几厘米,便有一个竹节,由节的横隔壁组成一个纵横关联的整体,这对中空细长的竹竿的刚度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带节的竹竿与不带节的竹竿相比,其抗劈开强度和横纹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128.3%和49.1%。这就是竹子的生理结构特点,与梅花、松柏等截然不同,也是它与生俱来抗摔打的奥秘所在!

建筑学家受竹子结构的启发,建造了一些高层建筑,这是一种仿竹状薄壁带节的结构,已经在一些现代化的城市被普遍使用。近年来,各国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大多数采用圆筒结构形式。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它高315米,共70层,是最负盛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堪称仿竹建筑杰作。慕尼黑BMW公司25层办公楼,用四个结构圆筒作为整个建筑物的支撑并兼有竖向交通的功能,在建筑界也非常有名。美国的芝加哥第一联邦银行大楼60层,从外形可以看出高楼上均有竹节的水平结构层,这种水平的结节又往往和设置层结合起来,实现了功能与结构的和谐统一,成为仿竹建筑的精典之笔。

大诗人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在古往今来的文化人心中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在现代化城市里的仿竹超高建筑,不仅是简单地复制了竹子的结构,而是处处洋溢着竹子的高雅气质。

“小档案”

1984年夏季,我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箭竹大量开花,开花后大片竹林枯死,造成珍稀动物大熊猫因缺食而死亡。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后会枯死呢?是不是一种迷信的“不祥之兆”?科学家认为,竹子生长到一定的年龄,必然会出现衰老,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植物的开花习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次开花植物,如稻、麦、竹子等;另一类是多次开花植物,如苹果、梨等。因为开花结实要消耗掉大量的有机养料,而这些养料来自根、茎、叶,所以开花结实后,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不能再生活下去,就逐渐枯死。一次开花植物小麦和水稻是这样,竹子也不会例外。竹子开花,使竹鞭和竹竿贮藏的养分被消耗尽,才导致竹子死亡。只是竹子的种类不同,开花周期长短也不一样,有的竹子十几年、几十年,有的甚至长达百年才开花,如桂竹需要120年才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