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企业是你成功的平台
10666900000023

第23章 企业不成功,个人也难有成就

你的事业建立在企业的基础上,企业就是你事业的根基。如果企业的发展出现问题,如果企业没有发展的空间,你也就难以取得事业上的大成就。

企业发展不了,就不能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就不能为员工创造成就事业的机会。我们常说,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不仅是为广大员工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饭碗,更是因为企业寄托了全体员工的事业理想。如果这个平台做不大,员工的理想再高也只是空想,再有能力也施展不开来。在一个寂寂无闻的企业里,企业员工也不能成就梦想,可能本来有不错的条件,有卓越的智慧,渐渐地也会变得平庸。我们常常听人提起柳传志、杨元庆,觉得他们是商场上的英雄,认为他们都是现代商场的上集大成者。为什么?因为他们站在联想的肩膀上,如果联想不是一家知名度那么高的企业,柳传志、杨元庆也不会为人所知,也不会有那么高的成就。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联想成就了柳传志、杨元庆,给了他们巨大的发展空间,给了他们成就事业的支点。许多大型跨国企业的高管人员,之所以被人们认为事业有成,也是因为他们立足于一个成功的企业。

一个人只有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并且这个价值远远高于普通人的,他的事业才被人们认为是成功的。人们都羡慕那些在知名企业中工作的人,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有成功的事业、成功的人生,他们被认为是社会的精英,是芸芸众生之中幸运的成功者。你什么时候见过就职于实力衰弱的企业中的员工是成功的?在世人的眼里,他们不能让自己的企业强大起来,就不是成功者。在这样的企业里,没有聚集强大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在市场上也难以争取到创造价值的机会,员工得不到发挥能力所需要的资源和机会,他们的价值根本没有实现的平台,也就根本展现不出来,更谈不上事业成功了。

曹先生和黄先生是大学同学,毕业时曹先生因为各方面条件优秀,进了一家让人羡慕的大型国企,黄先生则进了一家比较小的企业。曹先生所在的单位存在很多内部问题,单位人员陷于各种复杂的人事纠葛中,结小集团,在管理上是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很多有效的措施无法贯彻执行,员工工作积极行比较差,发展非常缓慢。曹先生干了几年之后,职位没有任何上升,收入也刚刚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可是黄先生所在的企业却发展迅速,采用完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管理很得力,员工的积极性很高,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越来越强。为此,企业不断地扩大规模,黄先生早就因为业绩突出升任部门经理,待遇优厚,整天西装革履,房和车都有了,成为同学眼中的成功人士。

这两人本来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若干年后,差别明显地显现出来。原因就在于他们所在的企业发展状况不同,企业发展得好,个人也水涨船高,获得很多成就事业的机会;企业发展不好,个人也发展得不理想。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处处落败,最终被市场淘汰,那么,企业的所有员工不仅无法谈事业与理想,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据地。这是一个企业最糟糕的结局,是企业员工最大的悲哀和不幸,对企业员工的打击会非常大。尤其是那些在企业里干得时间比较长的老员工,已经进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事业无成,干事业的黄金期也已经过去,他们面临的不仅是人生的失败,还可能是灭顶之灾。现代社会,就业压力大,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这些失去了企业依靠的老员工没有什么竞争优势,要实现再就业将会非常困难。

经常有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在市场中倒下了,品尝恶果的就是这些企业的员工,他们被抛向社会,重新挣扎,重新寻找生存的机会。走到这一步,人生的理想、事业的成功已经非常渺茫了。

这是一个来自倒闭企业员工的自述:我今年60岁了,曾是一名军人,转业后到安徽利辛酒厂,工作了30多年后,酒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厂里的二百多名职工就成了无头苍蝇。我和老伴靠打工为生,勉强维持着生计。虽然这里的国有酒厂不同于我们现在的企业,但如果你在一个企业干了很久,却没有任何成绩,一旦企业倒闭,你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

企业是员工的事业基点、生存基础,为了让这个生存基础越来越厚实,让这个事业平台越做越大,保证所有员工有所养、有所成,每个员工一定要拿出最大的本事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