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的另一种方式
10666600000029

第29章 一斤灯油的爱情

提起张奶奶,村里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多年以来,张奶奶一直一个人过日子。但由于她勤快,好强,日子过得比别人家也差不了多少。她一人拉扯大两个儿子,并为他们娶上媳妇。如今张奶奶早已子孙满堂,再加上她为人很好,成为村里颇受尊重的人。

让人感慨的是,张奶奶今年九十三岁,却已经一个人过了六十多年了。几十年前,曾有媒婆给张奶奶提亲,张奶奶气愤无比地把媒婆一顿好骂:“我丈夫还没死呢!我改什么嫁?要改,你改吧!”媒婆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张奶奶家。

是呀!张奶奶的丈夫确实没死。不过,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随国民党的部队去了台湾。此前,张爷爷是被国民党的部队硬抓走的。当时,他们的大儿子才两岁,小儿子还没出生。后来,张爷爷随部队四处转战,几乎没回家。算起来,张奶奶与丈夫在一起总共生活了三年。

据说,张爷爷随部队去台湾前,回过一趟家。当时张爷爷说自己不是称职的丈夫,也不是合格的父亲,心里实在有愧。此去还能不能回来,谁也不知道,自己手里也没有钱,只能给张奶奶装一斤灯油,并告诉她,希望她点完灯油再改嫁。

想不到张奶奶异常坚定地说,你迟早会回来的!我等。

张奶奶说到做到,她不但真没改嫁,而且做了很多令村里人异常敬佩的事。张奶奶一个人带两个孩子,生活格外困难,张奶奶每天早起晚眠。为了多挣点公分,总是干男人才干的重活。张爷爷有个弟弟,虽说也成家立业了,但一点都不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事,都由张奶奶一个人承担。尤其是婆婆瘫痪后,很难照顾,但是再苦再累,张奶奶也没有一声怨言。文革时期,因为丈夫去了台湾,张奶奶被红卫兵当成坏分子天天游街示众,不管他们怎么逼迫,张奶奶硬是没说一句丈夫的坏话,因此张奶奶经常被打得遍体鳞伤。村里的好心人都暗暗感慨:命运对张奶奶太不公平了。

这一切,张奶奶都挺过来了。不但挺过来了,而且还过得好好的。她的两个孙子都很争气,考上了大学,还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爷爷回来了!爷爷回来了!

十几年前,张奶奶的孙女动情地呼喊着这令人激动的消息时,落日的余辉正把整个山村渲染得壮丽辉煌。听到呼喊的人都停下了手头的活奔走相告:这一天,张奶奶终于等到了!

那个夜晚,村里人集体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大家把张爷爷团团围住,不停地问东问西。转眼已月上中天,这时,大家忽然发现张奶奶不知去了哪里。急忙四处寻找。

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张奶奶已经独回到自己居住的宅院中睡觉去了。大家这才觉得光顾着自己说话,竟然把主角忘记了,于是就把张爷爷领到了张奶奶的院子里。人们一边听着张爷爷的叫门声,一边偷笑着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很多村民都起床格外早,大家都想看看一夜之后这对久别重逢的老人会是什么样子。等大家来到张奶奶家,顿时惊呆。人们只见张爷爷一动不动地倚在张奶奶的门上,一头霜花,如棉似雪。人们认为张爷爷出现了意外,于是轻轻地呼唤他,待到他睁开眼睛,人们才长舒一口气,原来张爷爷就这样睡了一晚。

人们认为张奶奶只是暂时无法接受张爷爷,想不到很长时间以来张奶奶一直不肯接受他。好在他们的孩子接受了,他们用张爷爷带来的钱,在张奶奶的住处附近给张爷爷盖了几间不错的房子,并添购了不少现代化的家具。可是张奶奶依旧独自住在自己破旧的小屋子里,与张爷爷形同陌路。虽然张爷爷也试图为张奶奶做些事,可是张奶奶始终不让张爷爷接近自己。

一年之后,张爷爷得了脑血栓,本来挺健壮的一个人,一下就病倒了。好在病得并不厉害,但是出院之后,依旧行动不便,无法自理。家里人都忙,实在难以照顾张爷爷,就在儿女们一筹莫展之时,张奶奶却来到了张爷爷的住处,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张爷爷的全部任务。

张奶奶照顾张爷爷可细心了,村里人看到张奶奶照顾张爷爷的那种认真劲,都不禁感慨落泪。人们都说,要不是张爷爷病倒了,真不知道张奶奶什么时候能够接受他。

半年之后,张爷爷毫无遗憾地走了,给张爷爷办后事时,全村人都哭了。但张奶奶没有。张奶奶独自坐在屋子的一角,神情呆滞地抚摸着一个瓷瓶。瓷瓶用蜡封口,晶莹剔透,里面有半瓶浅黄色的液体。

这是什么?有年轻人悄悄地问,有知情人小声说,是张爷爷去台湾前给张奶奶装下的那一斤灯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