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在孩子面前,请别说……
10665800000031

第31章 禁句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做父母的总是恨铁不成钢,哪有不希望自己孩子优秀杰出的?可由于种种原因,孩子有时会不服家长的管束。发生争执严重时,家长与子女双方互不相让,各执一词。矛盾爆发到不可调和的时候,有些父母利用家长的权威、孩子的依赖性,对孩子用出杀手锏——用抛开孩子不管他一类话来恐吓、威胁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怒气。为了逼迫孩子就范,结束这场口舌之争,家长通常会说:“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滚吧,滚得越远越好,就当没这个家。”“你给我滚,这个家容不下你了,就当没有这个家,我也当没你这个孩子。”

卢铭有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习惯,爸爸为此不知说过他多少遍,可他就是改不了。这天,电视里播放着他最爱开的动画频道节目,他又是一边吃,一边看电视。到了紧张精彩的情节时,他愣愣地看着,筷子都忘记了往嘴里送米粒,有的都掉在了地上。情景猛然更激烈了,他一紧张,手没有拿好碗,米饭从碗里掉下来,全撒了。

卢铭这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抬头看看爸爸,正怒视着自己,他赶忙转身往门外跑去。身后传来爸爸的责骂声“你滚吧,爱上哪里上哪里,出去了,就永远也别后来!”卢铭的泪水顿时滑落下来。

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因为受了挫折,心里无法承受,或者考试考差了,或者犯了错误,家长一时的气话,叫喊声:“滚出去”,把孩子赶出家门。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真的离家出走。

孩子走出家门,举目无亲的,能怎么样呢,自己根本无法生存。没有一个孩子真的愿意离开自己温暖安逸的家,可父母的话语这样难听,孩子担心一旦就此低头,便会显出自己的软弱。孩子会想:有那个人愿意就这样屈辱地留在家里,那还有什么自尊可言?

家长把孩子送上绝路,他当然要逞一回英雄了。“走就走!”就这样真的离家出走了。孩子在悄然离家的那一瞬间,父母如果好面子,不拦着,让孩子真的滚出去了,结果又怎样?

据报道,河北省某市有几个学生,有的因考试成绩差,有的因偷了东西,有的因不愿学,先后离开家浪迹街头。结果,有一个男孩被坏人骗到了一个“地下血库”,每天和其他的孩子被逼着去抽血;有的女孩被逼迫卖淫,年纪最小的10岁,最大的16岁。这些“滚”出去的孩子,许多人在心灵上、肉体上受到极大的伤害,而这些伤害往往是难以补救的。

有些孩子,软硬不吃,打骂不灵,哀求奖赏也不管用,父母真的是没有办法,看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可是无论任何时候,不管孩子多么不听话,家长多么生气,父母都不能说出让孩子“滚出家门”的话。每个做父母的都要知道,家永远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地方,除了家,他再也没有地方可去。孩子如果真的流落在外,家长能不担心吗?孩子在外面不幸出了事情,家长能不悔恨一辈子吗?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这种话来要挟子女,迫其改过顺从。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耐心说服教育,即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关切之情和良苦用心,从而悔过自新,产生出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 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矛盾依然会有再次爆发的一天。

专家支招:方法用尽,孩子仍然不服管束怎么办

1.不妨先冷淡几天,双方都自我反思

有时候,孩子同大人一样,都是要面子的。事情僵持到那,谁也不肯先服软认错,再坚持下去要么暴力解决,要么孩子离家出走,都是不好的结果。这时,父母先要把火气压一压,先冷淡孩子几天,事情和争议暂时搁置起来。彼此都反思一下,让孩子有一个缓冲的过程,等他在外面遇到了挫折、良心发现,自然会回来同父母认错的。如果是家长的说服方法、用词,观点等有错误,也要自我反思,勇敢地向孩子道歉。

2.借助外力,让同龄人或者老师来教育帮助他

有些孩子同父母无话可说,对父母一百个不尊重、不信任,但对老师和朋友却不同。找他同龄的朋友,同他沟通,旁敲侧击地讲理,孩子才容易接受。有些孩子特别尊敬老师,对老师的话都严格遵守听从,家长可以事先跟老师沟通,让老师帮忙解决问题,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

3.换个环境,换个地方

孩子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挑唆。如果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同家长态度日益恶化是因为他受到周围环境、个别坏人的影响,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就必须坚决换个环境,摆脱坏的环境和坏人的影响。可以让孩子换个学校就读,或者全家搬家到其他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