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10664500000081

第81章 惩罚贪官决不手软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君主,深知江山的来之不易。贫官污吏祸国祸民。“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

从元朝覆灭中当作前车之鉴,要纯洁政治空气;从我做起,树立官员们的正确思想认识,着重进行爱民教育,大力宣传反腐倡廉。

在中国的历代君主中,朱元璋是对贪官污吏最痛恨之深刻的一位皇帝。而清除贪官采用严刑峻法,决不手软。

在元朝后期,统治集团极端腐朽,贪官污吏横行霸道。

当时,许多官府衙门公开卖官鬻爵,各种职位都标有定价。

到地方做官的人都希望得到富庶的州县,称为“好地方”;

在中央做官的人都希望得到肥美的职位,称为“好窠窟”。

所谓“好地方”、“好窠窟”,是说这个地方或职位有油水可捞,可以大肆搜刮一番。既然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吃喝玩乐、聚敛钱财,上任之后,官员们自然不会顾及百姓的死活,更不会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他们给自己定的职责只有三项:一是搜刮钱财,二是喝酒饮宴,三是玩弄女人。在敛财方面,官员们真是费尽心机,花样百出,名目繁多。据记载,下属拜见上司,要给“拜见钱”,逢年过节,要给“追节钱”,遇上生日,要给“生日钱”,管个差事,要给“常例钱”,送往迎来,要给“人情钱”,发个传票拘票,要给“赍发钱”,起诉应诉,要给“公事钱”,实在找不到借口,则白要强索,这也有个名目,叫“撒花钱”。

犯了皇法的人,只要家里有钱,把衙门上下打点好,再大的罪状也化为泡影。当时的元朝虽设立御史台,并在各省、地区还设立肃政廉访司,负责“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但这些监察官们也同样腐败透顶,他们到各州县巡视时,都带着库子负责收纳银钞,就像做买卖一样,不但起不到廉政作用,反而给百姓造成更大痛苦。老百姓编有顺口溜说:“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奉使宣抚,问民疾苦。来若雷霆,去若败鼓。”

朱元璋出身卑贱,生活在下层,十七岁开始过着流浪的生活,他对官场的黑暗和官吏的贪残,了解颇多,使他产生了满腔的愤懑和刻骨的仇恨。

在登上皇位后,他曾回忆说:“过去我在民间,见州县官吏大多不体恤百姓,往往贪财好色,沉湎酒中,荒废公务,对民众的疾苦,漠然视之,我心里十分愤怒。”这种感情,终其一生,都伴随着他。他经常向官员们描述元末吏治的腐败,认为这是导致农民起义和元朝覆亡的原因。他指出:“我过去在民间,见县官们由儒士担任的,大多迂腐无能,荒废政事;由吏胥担任的,则大多徇私舞弊,作奸弄法,残害百姓,无所不至,搞得政治一天比一天黑暗,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民不聊生,许多人便铤而走险,起来作乱。”

在中国历代封建官僚体制中,存在着官与吏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上下之间总是你欺我诈,使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尤其是吏,使百姓更加痛恨。

在元朝时期,各级政府的实权虽然都掌握在蒙古官员手里,可他们大多不通汉语,不谙治道,各种政务只好都交给吏胥去办,吏胥因缘为奸,科敛无度,使老百姓苦不堪言。

朱元璋在民间时,就深受此辈之害,对他们的行径十分了解,因而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厌恶感。在朱元璋看来,吏作为官府中处理实际事务的人员。固然是不可缺少的,没有他们行政系统就运转不起来,但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满肚子坏水,“专一起灭词讼,教唆陷人”,患通其他官吏祸害民众。

当然,朱元璋也并非认为吏天生就是坏人,他指出,吏本来也都是老百姓,“居于乡里,能有几人不良,及至为官为吏,酷害良民,奸狡百端,虽刑不治”。可见,在朱元璋眼里,官府中就是一个大染缸,本来品质不坏的百姓一当上吏,就像掉进了染缸,不可能再保持原来的清白了。在朱元璋心里,“吏”这个词成了“害民”的同义语,所以他只要听说哪个官员能严于治吏,就很高兴,常予以嘉奖。

朱元璋体贴劳动人民的辛苦,对百姓苛捐杂税,尽量降到最低的概率,同时,对于衙门官吏,也压缩到一定的数额,该分流、就分流,毫无可惜。据洪武十三年(1380年)

统计,京城六部官吏总共只有五百四十八人,全国文职官吏也仅有五六千人,每个县平均不过五六个人。为了节省钱粮,官吏的俸禄标准,与历代相比,也是比较低的,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曾论证说,“明代官俸最薄”。朱元璋知道,官员们如果家中没有赀财,靠俸禄过活,可以维持中等富裕家庭的生活水准,但要过奢华的生活,不贪污纳贿是不可能的,因而,他常常告诫官员们要勤俭持家,“量人为出,裁省妄费,宁使有余,毋令不足”。他曾对大臣说:“节俭这两个字,不但治理天下要遵守,管理家庭也要遵守。你们的俸禄有限,如果不量人为出,费用过度,到哪里去找钱财?侵吞公款,剥削百姓,都是因为不知节俭。”

朱元璋爱民如子,对于那种刁难、欺压百姓的官吏一向非常痛恨。

洪武五年(1372年)十二月的一天,朱元璋到三山门视察城建工程,见一个服役的农夫在护城河的冰水中边淌边摸,就派人去问这个农夫打捞什么东西,有人回奉说:“督工把这个人的锄头扔到水里去了。”农家出身的朱元璋自然了解一件农具在一个贫穷农民心中的重要性,立即命令身边的壮士下水代为打捞,并另赏了一件锄头给农夫。他下令把督工打了一顿板子,训斥说:“农夫服役一个多月,手脚都皴裂了,已够辛苦的了,你怎么忍心再害他!这要是你的父亲兄长,你能这么对待吗?”接着,他又对随行的丞相汪广洋说:“现在正是数九寒天,我们穿着裘皮衣服,还觉得寒气逼人,这些服役的农夫贫困少衣,当然会是苦不堪言。”

于是,他就传令服役的农夫们都停役回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朱元璋非常同情贫民百姓,对贪官污吏的痛恨,所以说:他惩罚贪官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