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10664500000072

第72章 与佛门结下不解之缘

朱元璋出生不久,因体弱多病母亲抱他到寺庙舍身许愿,求佛祖保佑,从那时起他就与佛门结下了缘份,十七岁时,朱元璋真的进入佛门,不久又做了三年的游方僧,从此与佛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与感情。

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下了集庆,改名应天。应天是江南佛教的中心城市,从那时起,朱元璋就表现出对佛教的关注和支持。无论政务、军务多么繁忙,他一定要抽时间去大龙翔集庆寺去听大师传经说法。朱元璋还将大龙翔集庆寺改名为大天界寺。不仅如此,他还命人为寺院收租。又亲自主持任命觉原为大开界寺的新一届主持。还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禅林”六个大字,悬挂于山门前。足见,朱元璋对佛门的特殊关照。

1368年,朱元璋登基不久,就在南京的蒋山召集四方名僧,举办大法会。不少名僧在大会上说法讲演,听演讲的僧人及官员成千上万。明太祖亲临法会,使法会开得隆重而热烈。以后几乎每年都要召集各地名僧,举办类似的大法会,使佛教盛行,佛门荣耀。尤其是1372年正月召开的大法会规模空前,隆重异常。明太祖亲笔撰写会文,这次法会的佛事活动整整进行了三天,明太祖在开幕、闭幕两次都出席了法会,此次佛事活动到会的各地名僧多达千余人。法会后明太祖又居斋宫,吃素一个月,以示佛心之诚。一代开国皇帝亲自参加僧侣们召开的法会,并亲自赐写会文,这在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一方面说明他对佛门(教)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说明了太祖确与佛门有缘。

少年时期寄食过的皇觉寺,毁于兵乱,朱元璋早就有心重建这座寺院。他因国事繁忙无暇顾及,直到1383年,明太祖才诏令要建一座凤阳龙兴寺,其前身就是皇觉寺。明太祖亲自为龙兴寺撰写的碑文中写道;“是寺之建,非为求佛积福而建,只因幼年托身于寺四年。”道出了他与佛门之缘。

新建的龙兴寺离旧址十五里,新建寺院规模宏大壮观。佛殿、法堂样样俱全,仅僧舍就有三百八十一间,由太祖亲制的《龙兴寺碑》就竖立在寺中,碑上还有他亲自撰写的《敕僧文》和“第一山碑”几个大字。

明太祖还经常召集著名的僧人进宫论经说法,凡有口才好、经义深、应对称心的,就赐给金禅袈裟,有的还备为顾问。明太祖还不时地赐给寺院一些土地,并诏令免征其税租等。洪武年间,明太祖对佛门、僧侣的偏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