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10664500000045

第45章 厉行移风易俗

教化的核心是移风易俗。朱元璋承蒙元之后,把清除胡风作为一项首要的工作来抓,颁禁令,定礼仪,可谓不遗余力。

元朝时期,汉族地区受蒙古人影响,士人和平民都辫发梳髻,穿着窄袖衣服,这与中原地区传统的服装相差很远。许多人还更改姓氏,取蒙古名字,说蒙古话。朱元璋登上皇位不久,即下诏“复衣冠如唐制”,规定土人和平民都要将头发束于顶上,官员戴乌纱帽,穿圆领袍、束带、黑靴,土人和平民则戴四带巾,穿杂色盘领衣。对于穿蒙古式服装、说蒙古话、取蒙古姓名,都严加禁止。据记载,这套服式的制定,“斟酌损益,皆断自圣心”,足见朱元璋对此是多么重视。

中国人对丧葬仪礼十分看重,但在元朝,受蒙古习俗影响很大,不要说北方,即使在被蒙古人征服较晚,汉族文化传统比较浓厚的南方地区亦然。明初南京居民沿袭元朝旧俗,凡遇丧葬,就大摆宴席,遍请亲友,大家只重视酒肴厚薄,却毫无悲哀之情。为了禁止这种陋俗,朱元璋命令礼部官员制定了官民丧服礼制,以为礼则。受蒙古习俗影响,明初有些人将死者先用火焚烧,然后把尸骨投入水中,朱元璋认为这是“伤恩败俗”的不孝行为,下令禁止。

北方少数民族有继婚的习俗,包括蒙古族在内朱元璋认为这种习俗不合华夏文化传统,有违人伦之大防,深恶痛绝,力加禁绝。此外,同姓、两姨姑舅婚姻虽在中国古已有之,朱元璋也把它包括在胡俗里边。一并加以禁止。在《御制大诰·婚姻第二十二》中,朱元璋指出:“元朝时期,允许姑表、姨表兄妹结为夫妇,哥哥一死,弟弟就接收其妻,父亲一死,儿子就继承其妾。有时一位妇女和父亲生有儿子,父亲死后,又嫁给正妻之子,再生儿育女,真是夫妇无别,纲常大坏,严重背离了我中国圣人的教导!今后如果有人敢违犯先王之教,罪不容诛。”

元朝的日常相见礼节,与中国传统礼仪也不相同。如当时官员相见,要跪一足致礼。朱元璋对此类礼节非常厌恶,即位之初下令禁止,后又正式颁布官员之间,官民之间,庶民之间的精神相见礼仪,令天下遵守。

对于音乐,朱元璋也没有丝毫轻视。他曾对侍臣说:“元朝时期,古乐俱废,演唱的都是淫词艳曲,影响很不好。”为了清除音乐文化中的异族因素和“非礼”成份,他下令严禁演奏“一切流俗喧哓淫亵之乐”,并在《大明集礼》中对钟律、雅乐和俗乐都作了具体规定。

在朱元璋看来,所谓“胡风”并不限于带有异族色彩的风俗习惯。举凡官吏的贪贿荒怠、民众的背礼弃法等在中国历代王朝都可以看到的现象,他都将之归人胡元风气之中,并采取措施加以改造。朱元璋深知,官风对民风有重大的影响,故而他花了很大力气整顿官风。官员狎妓饮酒,白古以来就是常见之事,唐、宋、元时代还流行着官妓制度。

朱元璋认为这是官风败坏的表现,遂对娼妓业进行整顿,并严禁官员狎妓,规定:“官吏宿娼,罪亚杀人一等”,就是遇赦获免,也不能再加录用。

士子是官僚集团的后备队伍,也是推行教化政策的重要力量。朱元璋十分重视士子的培养,他曾就教学内容等问题多次训谕国子监的师儒,要求他们“一以孔子所定经书诲诸生”。他还为士子们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行为规范,以求彻底箝制他们的言行,牢笼他们的身心。如国子监规一款云:

“在学生员,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本,必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以为他日之用。敢有毁辱师长及生事告讦者,即系干犯名义,有伤风化,定将犯人杖一百,发云南地面充军。”

朱元璋尽力按照儒家精英文化的理念对民间通俗文化加以改造,做了不少以礼化俗的工作。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祭礼视为国之大事,有着严格的仪礼规定。但民间自原始宗教一脉相承流传转化而来的带有“巫术”色彩的仪礼也大量存在,崇祀的神灵多种多样。类似活动,在士大夫眼里一向视为“淫祠”。朱元璋起自基层社会,对于民间文化非常熟悉,但随地位上升,与儒生和儒家经典接触日多,便逐步接受了士大夫的观念,对民间文化开始采取排斥的态度。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禁淫祠”,命中书省、礼部讨论郊庙及百神祀典,最后议定,只准百姓祭祀祖宗和灶神,乡村可以祭祀土谷之神,至于巫觋、扶鸾、祷圣?书符、咒水一类的巫术,以及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一类的秘密宗教,一律禁绝。这样,大量带有巫术色彩的地方祭祀活动均遭禁止。

对于人生仪礼,如婚嫁一类,朱元璋也试图用朱熹编写的《朱子家礼》加以规范。早在吴元年(1367年)颁发的《大明令》中,就曾规定“凡民间嫁娶,并依《朱文公家礼》”。建国以后,又根据儒家经典的有关论述和《朱子家礼》一类的礼书,颁行了一系列礼仪。朱元璋登上皇位后,立即下令让各地官员访察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一类的人物,利用这种历代相传的“旌表门闾”的做法,激劝风俗。

明初地方官员,多从儒土中选用,这些人到任后,有不少在辖区积极进行移风易俗,使朱元璋的教化政策得到切实贯彻。如儒士吴荽在家中行用《朱子家礼》,在乡里遵行《吕氏乡约》,后被任为广州南海知县,积极推行教化,整顿风俗,很有成效。又如儒士吴履,任江西南康县丞,县中有一祠庙,祭祀时常有蛇游出,百姓指以为神。吴履逮捕了巫师,并把神像沉于江中,这一类迷信活动遂告绝迹。朱元璋积极推行教化,收到了一些积极的社会效果。其最显著者,就是形成了俭朴淳厚的社会风气。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援引《歙县志·风土论》,对明初的社会风气极表推崇,认为当时“诈伪习气尚未萌发,讦争习气尚未产生,奢靡习气尚未兴起”,犹如欣欣向荣的春天,风俗之美远远超过了西汉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这种俭朴淳厚的社会风气,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朱元璋大力推行教化政策也带来明显的消极后果,因为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用官方的意识形态统一、约束、规范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样做虽有其必要性,但做的过头了,必然会造成社会生活的单调化和思想文化的僵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