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不到贤人,便应该处我反省。”
“慎独”经常和“自省”相联系。有自省的工夫,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孔子就首先倡导自省、内省、自讼的修养方法。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看到好的人和事要学习,看到不好的人和事要自我反省,有没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自觉改正,如果没有,就无忧无惧,心安理得了。
《论语》中记载了曾子内省的故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从办事、交友、学习三方面进行检查,是否达到了忠信和学而时习之的要求,树立了自省的范例。因此朱熹称赞说:“曾子以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且如此,可谓得为学本矣。”
孟子说:“君子必自反也。”(《孟子·离娄下》。荀子也认为君子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孟子说的“自反”和荀子说的“参省”,同孔子说的“自省”、“内省”一脉相承,都是要求人们自觉地检查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达到提高道德水平的目的。
孔孟之后,自省一直是儒家倡导的基本修养方法。明代王守仁提倡的“省察克治”也是从自省方法发展而来的。王守仁的“省察克治”方法是要求人们通过自我检查,克服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思想行为,而且要持之以恒。要把隐藏的私利欲念搜索出来,加以克治,不可姑息。如果有丝毫私利欲念存在,众恶便相引而来。可见“省察克治”是为了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这是不可取的。不过这种方法也反映了思想斗争的某些规律:善恶观念此消彼长,姑息恶念,将成大恶。我们培养道德观念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慎独和自省也可以作为识别人的道德品质的方法。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往往从最隐蔽、最细微的地方真实地暴露出来。在公开场合,在大的问题上,由于法制、舆论的压力,人们不能不检点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细小的问题上,就容易放纵自己,暴露出真实的思想面目。还有一种人自觉地伪装自己,给人以假象,我们也要在日常生活和细小的问题上考察他们的思想本质。
我们要运用自省的方法正确地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思想、学识、能力,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作用等等,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这样,才能获得自控能力,提出恰当的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自知之明,就会陷入盲目性而四处碰壁。古人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王通《文中子·周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小学集注·广敬身》)看别人,明察秋毫,看自己就糊涂了。这就需要有自省的自觉性,时时注意反观自己,检查自己,努力做到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在自省的时候,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校正自我认识的盲目性。“占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韩非子·观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和自省自反是相辅相成的。
人无完人,即便是圣贤也难免有缺点过失。要运用自省的方法自觉地克服缺点错误,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只有不断克服缺点,才能达到成熟完善的境界。因此君子闻过则喜,“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每一个要求进步、追求成功的人,都要自觉地解剖自己的思想,反省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克服缺点错误。自省是人类共有的品质之一:下面是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的自省文字:
“我愿回忆我过去的污秽和我灵魂的纵情肉欲,并非因为我流连以往,而是为了爱你,我的天父。因为我喜爱你的爱,才这样做:怀着满腔辛酸,追溯我最险恶的经历,为了享受你的甘饴,这甘饴不是欺人的甘饴,而是幸福可靠的甘饴;为了请你收束这支离放失的我、因背弃了独一无二的你而散失于许多事物中的我。我青年时一度狂热地渴求以地狱的快乐为满足,滋长着各式各样的黑暗恋爱,我的美丽雕谢了,我在你面前不过是腐臭,而我却沾沾自喜,并力求取悦于人。”
小至家庭团体,大至国家社会,人们相处总会有矛盾冲突。人人都注意内讼自省,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有了矛盾冲突,大家都能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矛盾就容易化解。如果只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自己处处皆是,别人处处皆非,小矛盾也会变成大矛盾,甚至发展到对抗冲突、势不两立的地步。我们还是要提倡对己严,对人宽,各自多作自我批评。有了矛盾,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凡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善于求大同,存小异,不把时间精力花在无益的争论上。这样便能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事业的成功。
富兰克林就曾自订每天自省的十三项内容:1.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2.沉默寡言,避免无益的聊天;3.生活秩序:每件东西放在一定位置,每件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时间;4.决心:要做的事情坚持不懈;5.俭朴:切戒浪费;6.勤勉:每时每刻做些有益的事情;7.诚恳:不欺骗人;8.公正:不作不利于人的事情,不忘记对人应尽的义务;9.中庸适度,避免极端;10.清洁;11.镇静:勿因小事和不可避免的事故惊慌失措;12.贞节,切戒房事过度;13.谦虚:效仿耶苏和苏格拉底。富兰克林并不知道儒家自省的修养方法,但他做的却合乎自省自反的要求。这说明自省的方法反映了品德修养的规律,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也许是人们在高压的现代生活中已经再也没有力气与勇气去反思和反省啦!如果现代人真的去好好反省,他会发现,我每天做的好像都是名闻利养,说的都是言不由衷,周围的环境全是声色犬马,而人人好像都醉生梦死,如果要自省与忏悔的话,恐怕会发现我们没有不应该不忏悔的事情,我们会为我们应该忏悔的事情感到害怕,因为我们该做的事情太多啦!不过能想到忏悔这件事情就已经不简单啦!让我们以卢梭的这段文字来结束本章: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不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我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假如在某些地方作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修饰,那也只是用来填补我记性不好而留下的空白。其中可能把自己以为是真的东西当真的说了,但决没有把明知是假的硬说成真的。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