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必用的谚语荟萃
10662500000028

第28章 节日篇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

“释义”民间有吃腊八粥的风俗习惯。指在腊八后,离过年不远了,就开始准备过年用的物品了。

“例句”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这不,腊八刚过,各家各户的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往集市上赶。

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释义”旧时除夕晚上家家燃火,围坐守岁;正月十五元宵节,各户都要挂灯、赏灯。

“例句”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是我童年永远美好的回忆。

大年初一不出门,初二开始拜亲人

“释义”指我国春节期间都有相互拜年的习俗,初一,自己一家人团聚,从初二开始亲友间相互拜年。

“例句”大年初一不出门,初二开始拜亲人,长辈们老早就准备好了压岁钱。

大年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

“释义”这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风俗习惯,象征着年年团聚,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例句”中国北方有个习俗:大年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乐此不疲。

大年三十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释义”熬一宿:指除夕晚上一整夜不休息。扭一扭:指初一这天到外面参加娱乐活动——扭秧歌。这是流传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民俗。

“例句”东北民间有句老话:大年三十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一那天男女老少披红挂绿,在大街上扭秧歌,真热闹。

三十无鱼不为宴,初一无鸡不成席

“释义”鱼:谐音“余”。鸡:谐音“吉”。大年三十有鱼,表示年年有余;初一有鸡,预示新年大吉。

“例句”过年了,各家各户都买了许多鸡、鱼,三十无鱼不为宴,初一无鸡不成席,大家都图个吉利。

五月端阳,粽糕拌糖

“释义”农历五月初五为我国传统的端阳节,这时每户人家都会吃粽子。

“例句”五月端阳,粽糕拌糖,那甜丝丝、筋道的粽子,让我想起来就垂涎三尺。

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

“释义”端午:又叫端阳。裘:衣服。指端阳节没过,不要穿单薄的衣服,以免受寒。

“例句”临行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出门在外,天冷多穿衣服,好好照顾自己。”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释义”指通常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不如八月十六的圆。比喻好事总会来的稍晚一些。

“例句”付出了努力不一定会立即见成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要有点耐心。

隔山隔水不隔亲

“释义”指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也隔不断人间的亲情。

“例句”“隔山隔水不隔亲”,海峡两岸虽然隔绝了几十年,但两岸人民之间的同胞亲情是永远隔不断的。

八月十五过大年

“释义”八月十五是一年中月最圆的时候,我国有的地方庆祝中秋节的热闹场面超过春节。

“例句”至于姑娘们,这一天则是无论穷富,外表上看来总是比平日快活的,其原因是她们都忙着拜月。有句俗话说:“八月十五过大年”。(吴有恒《山乡风云泉》一四章)

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

“释义”八月十五天气多云,那么来年元宵节就要下雪。

“例句”全家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月饼,月亮迟迟不肯出来,不料弟弟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大家一听都乐了。

九月九,是重阳,菊花酿酒满坛香

“释义”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北方一些地方多在这时酿造香味浓郁、又有保健作用的菊花酒。

“例句”“九月九,是重阳,菊花酿酒满坛香”,每逢重阳节,便想起家乡那味道醇香的菊花酒。

儿行千里母担忧

“释义”指儿女出远门,母亲时刻牵挂着,指母亲最担忧儿女的安全。

“例句”那天,马本斋吃过晚饭,带上简单的行装,告别父母,乘着天黑去投奔五行村梁大哥家。常言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虽说五行村才距东辛庄三十多里路,可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确实使母亲不放心。(马国超等《马本斋》一六章)

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释义”比喻姑表亲戚之间的关系密切,难以割舍。

“例句”俗话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几年不见姑姑和几个舅舅了,真是万分想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