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一起开始的旅程
10662200000026

第26章 李白和晁衡

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698年出生于日本奈良。自小酷爱汉文学。717年(唐开元五年),正是晁衡19岁的那一年,他被朝廷选为留唐学生,随遣唐大使来唐都长安学习。

到达长安不久,晁衡被安置在唐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里学习。太学里集聚着许多富有才华的中外学生,在学习气氛甚浓的环境里,晁衡专心攻读周秦以来的封建经典,并以优异的成绩,博得了唐朝廷许多学者的青睐。753年任秘书省的秘书监(相当于当今国立图书馆馆长一职)。

晁衡在唐期间,正是我国诗人辈出,诗歌创作极为繁荣的时期。李白和晁衡年龄相仿,学识相当。李白十分钦佩晁衡谦虚好学和良好的汉诗修养,二人一见如故,友谊极深。

晁衡在唐生活十八年后的753年11月15日,偕同藤原清河(日本天皇遣唐第十次使团团长)等人离长安,经扬州、张帆东归。21日船行至冲绳岛北部,天气骤变,航船遇难,170多人遭难,幸存者仅晁衡、藤原清河等十几人。消息传至唐朝,大家误以为晁衡也已遇难身死。李白听后,不仅失声痛哭,写《哭晁卿行》,以志悼念: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远逢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衡等人历尽艰辛,最后又重返长安。以为他已死去的李白及朋友们见他活着回来,欢喜若狂。晁衡自日本来唐至埋骨盛唐,在中国度过了五十四个春秋,李白与晁衡的友谊至今传为佳话。1977年5月,东京上演了著名剧作家田义贤编写的,歌颂李白与晁衡,中日友谊的话剧《望乡诗》,受到人民的喜爱。

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它是温柔甜蜜的。

——奥古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