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必读的语文故事
10661100000037

第37章 染指

春秋时期,有一次郑国的两位大夫子家与子公去晋见郑灵公。他们在等着接见的时候,子公的食指突然轻轻地颤动起来。子公就伸出手指给子家看,并且笑着说:“这可是个好兆头呀!”

子家忙问:“这能预示什么呢?”

“我有过这种体验,以往食指一颤动,就有口福,总能尝到好吃的东西,我估计今天也不会例外!”子公满有把握地说。

子家听了后,淡淡地笑了笑。

一会儿,郑灵公接见了他们。当他们经过走廊走进接见厅时,瞥见另一室内一位厨师正在案板上用力在切大甲鱼。子公用眼瞟了一下子家,两人禁不住都笑了起来。

“你们笑什么呀?”郑灵公好奇地问道。

子家就把刚才的情况如实以告。

郑灵公解释说:“大甲鱼是楚国派人送来的。”他心里琢磨:你的食指颤动,就肯定能吃到美味,不见得吧!

没多久,甲鱼烹饪好了。郑灵公请了几位大夫来品尝,子公、子家也都在座。郑灵公很客气地让让这位,让让那位,偏偏不请子公动筷子。

看着这情况,子公气极了,他想这不是故意让我难堪么?他越想越气,浑身都哆嗦起来了。他想:你不让我尝,我就偏要尝尝。于是他伸出手指,用力在盛着甲鱼的鼎(三足两耳,古代煮食物的器具)里蘸了蘸汤,尝了尝滋味,然后转过身,怒气冲冲地走了。

由这件事后来就产生了一个词叫“染指”。“指”是手指,“染”是沾染,指的是用手蘸一蘸。这本来的意思,后来一般都不用了,而人们常常用它的引申义,就是用它来比喻获取那本不属于自己不应得到的利益,是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