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必读的语文故事
10661100000033

第33章 抱佛脚

传说古代,在云南省南部地区有一个小国。这个国家从上到下都信奉佛教,所以,那地方寺庙多,僧侣多,信徒也多。

有一次,一个罪犯逃跑,由于官府追得急,犯人几乎无处可逃。眼看就要被抓到了,那犯人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最快的速度,拼命地跑向一座寺庙。跑到庙里,他赶紧跪倒在一尊大佛之前,抱着大佛的脚苦苦哀求。一边嘴里喃喃地念诵佛经,表示认罪和悔过,一边不停地磕头。追捕的人赶到庙里,看到这犯人正在虔诚地忏悔,泪流满面,额头青肿,觉得他确有悔改之心,于是将他赦免了,没再逮捕他。这件事后来传开了,在民间就产生了一个俗语叫做“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与这俗语有关的,还有这么一件事。

北宋时,宰相王安石有一次与宾客们闲谈,谈起关于佛学的一些问题,王安石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且官场坎坷,于是感慨地说道:“我老了,也该跟和尚去作伴了!”说完之后,随口吟了一句:“投老欲依僧”。不料,身旁的一位宾客却顺口接了一句:“急时抱佛脚”。王安石一听,笑了笑说:“我这句可是古诗呀!”那宾客毫不退让,也笑着说:“我这句也是俗谚啊!”众人一听,连连点头。

笑声中又有位宾客说:“你们这两句各省去一个字也很不错。上句去头(实际上是‘投’字),下句去尾(实际上是‘脚’字),就更有意思了。这样就变成了‘老欲依僧,急时抱佛’,岂不更妙?”大家一听,笑声不止。

后来“抱佛脚”就成了一个惯用语,它往往比喻平日毫无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去应付的那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