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芝麻开花节节高
10661000000026

第26章 把木梳卖给和尚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木梳有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过一会儿只见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小王、小李和小张。他们三位均认为这虽然是道难题,但是只有难题才能显出他们非凡的智慧。他们愿意挑战自己。

负责人对剩下的这三个应聘者交代:“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向我汇报。”三个应聘者信心百倍地出发了。

10日的期限到了。负责人问小王:“卖出多少?”答:“1把。”“怎么卖的?”小王讲述了历尽的辛苦,以及受到众和尚的责骂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小王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剩下的就再也推销不出去了。

负责人又问小李:“卖出多少?”答:“10把。”“怎么卖的?”小李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小李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小李的建议。那山共有10座庙,于是买下10把木梳。

负责人又问小张:“卖出多少?”答:“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王、李两人也颇感惊讶。小张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小张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三个字,然后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并请小张小住几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也更旺。这还不算完,好戏还在后头。住持希望小张再多卖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种类型的施主与香客。也就是说,木梳在庙里也很受欢迎。

创意是创新的开始,创新是思维的动力。将木梳卖给和尚确实需要一个全新的创意,要找到和尚接受木梳的突破口。其实许多看似坚不可破的难题也并非如此,肯定有其出口所在,找到出口,攻坚便不是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