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美容专家指点
10659800000059

第59章 针刺美容

针灸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针灸的方法进行美容,也是传统养生方法之一。针与灸方法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点是相同的,都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灵枢·经别篇》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说明了人的生长与健康,致病与治病,皆与经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针灸美容就是通过针刺,艾灸经穴来调整经络气血,对一定的穴位进行适量的刺激,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借以协调脏腑,濡养面部皮肤,达到美颜润泽的目的。所以说,经络的调整作用是针灸美容的基础。二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工具、手法和形式不同。针法是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经络腧穴,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灸法则是用艾绒灸于某些穴位,借助于药物烧灼、熏熨给经络以温热持久的刺激。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常配合使用。

上面谈到,经络的调整作用是针灸美容的基础,从这一点意义来讲,全身的每一条经络都具有美容的作用。但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下列经络对美容更为有效,它们分别是:

(1)足厥阴肝经:“肝藏血,主疏泄”。肝既是人体的血库,又对全身的血液运行、分布起调节作用。如肝血不足,面色晦暗者,可刺激肝经。

(2)足少阴。肾经:“肾藏精,为人体先天之本”。肾维系五脏阴阳和收藏五脏六腑之精,肾阴肾阳直接决定脏腑功能的盛衰,对人体的整个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3)足阳明胃经:经脉行于正面部,胃为谷等受纳之府,与气血的化生密切相关。如胃的气血生化失司,面失气血滋润而面色无华。

(4)手少阳三焦经:调节体内代谢,此经绕行于头侧面,如刺激此经可头侧面美容。

(5)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大、小肠经对水液的分布,水谷精微的吸收对化生气血有重要作用。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肠主皮毛,所以美容与大、小肠经密切相关。

针刺美容,就是用针刺激一定的穴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面部血液循环加快,而达到美容目的一种方法。

针刺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治疗方法,若以金属针产生时算起,从殷商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灵枢·大针十二原》中云:“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这说明在数千年以前,针刺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了。在古代,用针刺治疗面部疾患,如痤疮、黑痣等,记载较多,而直接用针刺美容的记载较少。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养生的需求增加,一些医家从古典医籍中挖掘和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针刺美容法,使这门古老的技术,重放光彩。

针刺美容与治疗疾病稍有不同。美容施针,侧重于增进机体代谢能力,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滋养容颜;治病则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美容意在滋养,调节;治疗则求祛邪疗疾。因而,在选穴施针方面,亦有不同之处,美容施针,选穴多以具有补益调和功效的穴位为主;治病则应根据其病证的阴阳、虚实、寒热等情况,辨证论治而选相应的穴位。

1.刺法原则

(1)取穴配穴:针刺美容是通过刺激一定的腧穴来完成的,其腧穴的选取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目的酌情而定。

单穴与组穴:临证可选用单穴,也可选用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欲增强某一方面功能者,可用单穴,以突出其效用;欲调理整体功能者,可选用一组穴位,以增强其效果。

近穴与远穴:近端取穴是指选取待改善皮肤的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来美容的取穴方法。中医认为每一个腧穴都对所在部位的局部及邻近部位有治疗和保健作用,如巨髎、迎香可防治颧部色素沉着,刺太阳穴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眼角鱼尾纹的产生。

远端取穴是指选取远离颜面部位的腧穴以美容的取穴方法。根据经络学说的观点,每条经络除自身功效外,它们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所以在选穴时可从这方面考虑。如口角皱纹可取本经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也可按照表里关系选穴。

(2)施针要领:美容保健,施针宜和缓,刺激强度宜适中,不宜过大。一般说来,留针不宜过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异,年老体弱者,进针不宜过深;形体肥胖者,则可适当深刺。

(3)禁忌:凡遇过饥、过饱、醉酒、大怒、大惊、劳累过度等情况,不宜针刺。孕妇、产妇不宜针刺。

2.针刺穴位常见的美容穴位:

头、面、颈项部穴位:百会、上星、头维、印堂、太阳、攒竹、丝竹空、睛明、瞳子髎、四白、迎香、颊车、地仓、人中、风池。

胸腹腰背部穴位:期门、中脘、气海、关元、大椎、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胃俞、肺俞。

上肢部穴位:合谷、内劳宫。

下肢部穴位:足三里、血海、三阴交、涌泉。

头面部属局部取穴,躯干、四肢部属远端取穴,旨在全身调理,使气血、阴阳充盛,气机条达,二者配合,以期达到美容效果。

3.针刺处方

(1)除皱防皱

主穴:丝竹空、攒竹、太阳、巨髎、迎香、颊车、翳风。

配穴:中脘、合谷、曲池、足三里。

针法:主穴每次3个,配穴每次1~2个。前者用泻法,后者用补法。

按语:本法穴位配伍特点是近端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既从局部角度出发,在易出现皱纹处就近取穴,又从脏腑气血整体调理着眼,选取阳明经穴,两者配合,相得益彰。

(2)除黑白面

穴位:行间、太冲。

针法:用毫针,体质强壮者用泻法,虚弱者用补法。

按语:本法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肝藏血,主疏泄,若肝气郁结,失其条达,则气血运行不畅,面色晦暗发黑。针刺足厥阴肝经穴——行间、太冲,有助于恢复肝主疏泄的功能,气血调畅则面色由黑转白。

(3)驻颜美容

主穴:①肝俞。肾俞、三阴交、涌泉;②肺俞、大肠俞、关元、气海;③脾俞、足三里、关元;④肾俞、天枢、足三里、涌泉。

配穴:①攒竹、丝竹空、迎香;②睛明、太阳、巨髎。

针法:任选一组主穴与一组配穴,双侧针刺。

按语:本法主穴多为脊背部俞穴,是脏腑经气充盈之处,经常针刺这些穴位,可以全面调整脏腑气血的盛衰,激发经气旺盛,以达到益寿延年,容颜永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