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美容专家指点
10659800000002

第2章 引子

人皆有爱美之心,因为健美的形体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是青春魅力的所在,谁不希望有一个健美的形体?

事实的确如此,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在我国5000余年的文明史中,有着悠久的美容历史,真可谓源远流长。

我们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发明了酿酒的方法,酒既作为饮料,又作为防病治病之品,同时人们又发现人饮酒后红光满面,如抹胭脂,于是就把酒作为使人变美的媚药。

考古学家曾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发现用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的美丽串珠,用于装饰;在洞穴壁画上出现了美容化妆的痕迹。据典籍记载,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即出现了“沫”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沫,洗面也”。在公元1000年前,就有了“香汤淋浴”、“月粉妆梳”的描述,这便是美容的自发起源和萌芽。

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收录了除疣灭瘢之类的美容方。如原文日:“般(瘢)者,以水银二、男子恶四、丹一并和,置突”;“尤(疣),取敞薄席若藉之弱(翦),绳之,即燔其末,以久(灸)尤(疣)末,热,即拔尤(疣)去之。”

由于社会的发展,中医美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断有所发展。如在秦汉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共列药物365种,其中记载具有美容作用的药物就有几十种,如“冬瓜子,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白僵蚕能灭黑△,令人面色好”。此外,该书还记述了生姜、葱白、大枣、芝麻等20多种食物的美容作用。上述的一些药物与食物现已被国内外药理研究证实确有美容作用。尤其是书中所提到的面脂,是当时的一种美容新剂型,它的发现标志了中医美容的水平。

秦汉时期,在许多的医书中已涉及美容的内容,美容方药及美容方法已逐渐增多,美容的基础理论已基本奠立,其标志之一是《黄帝内经》的问世。该书不但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治疗经验,并论述了许多有关美容的理论,首先明确提出了经络与美容的关系,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行于面,而走空窍。”说明了面部色泽如何与经络中气血有关。此外,在《内经》中还论述了有损于美容的许多皮肤病,如鼓、痤、面衰、颜黑、面尘、眉堕、毛折、皮皱、唇揭、爪枯等。

随着医药学的逐步发展,中医各种美容方法也随之而起,使中医美容初具规模。如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载有美容饮膳方“甘橘速溶饮”,用以利咽喉,美声色。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在《中脏经》中推出“疗百疾延寿酒”,用以乌发,驻颜。在《华佗神医秘传》中收录外用中医方剂10首,可用于面部黑斑、粉刺和瘢痕的治疗,剂型有粉剂、软膏、硬膏之分。距今1700年,由晋代葛洪原著、梁代陶弘景增补的《补阙肘后百一方》中,设《治面疮鼾黑发秃身臭方》一章,乃是美容的专篇。搜集了内服外治的方药97首,它们都是名医垂记,累世传良,博闻有验,自用得力的验方。其中有些方剂经后世医籍转辗传抄,流传至今。如治面生黑△:“以生杏仁去皮捣,以鸡子白和,入夜洗面,干涂之,且以水洗之,立愈。”此方由《外台秘要》转引,标题为“文仲疗皯黯方”。晋代的名医皇甫谧则提出了许多有关针刺美容的方法,如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了针刺下廉穴治疗颜面不华症,针刺曲池穴治疗颜面干燥症等等。在晋代,我国已经有关于兔唇修补术的记载,这说明我国的中医手术美容至少要比西方国家早9个世纪。如《晋书》记载魏咏之其人,生而缺唇,18岁时,医牛给他做了兔唇修补术,后来官居晋朝宰相之职。可以想像当时兔唇修补水平是比较高的。《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用白米英粉、胡粉、落葵子汁经过蒸晒,制成紫粉以敷面。传授了制香粉的诀窍为多著丁香于粉盒中,自然芳馥,可见当时美容的内容已扩展到化妆的程度。

成书于公元610年的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不少面部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作了分析,如“人面皮上或有如乌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是也。此由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渍于脏腑,故生皯〇”,“饱食而坐,不行步有所作务,不但无益,乃使人得积聚,面目面皯。”

南北朝时期,对美容术也非常讲究,如南朝陈后主的妃子,用鸡蛋、丹砂制成“张贵妃面膏”来保护她的容貌,此膏敷面,能使面白如玉,光泽照人。

由于唐代的经济比较繁荣,人们不断提高了对美化生活、美化外貌的要求,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医美容药品及化妆品在唐代已得到普遍的运用。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辟有“面病”、“妇人面药”、“令身香”、“生发黑发”等专门章节,共收载美容方百余首。仅“妇人面药”一章中就收载了美容方39首,美容中药125种,其中以白芷、川芎、当归、杏仁等二三十种药物的使用率最高。孙氏还首创调气法,乃气功疗法之一,据N~NN——gN度,可使“人身体悦泽,面色光辉,鬓毛润泽,耳目精明”。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设有美容专卷,共分28类,收有200多个美容药方。从这些面广量大的美容方中可以看出,中医美容学发展到了晋唐时期,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南京市中医院谢英彪在其所论“中医美容史初探”一文中,是这样评价这一时期的中医美容学发展特点的: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并初建规模,概括了现代美容术的许多基础知识和内容;美容方药在却老容颜、延长青春和防治粉刺、雀斑、皮肤干燥、毛发衰老、齿黑、肥胖、黑瘦两个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采用的美容中药及美容食物,品种繁多,涉及面广。同时,美容用品的调制已相当讲究,注意到了配基的恰当运用。所采用的配基一般具有粘附功能、营养功能两大功效;美容用品及药方组成结构和配合,已从秦汉时期的单味药运用或简单的配伍,向多味药的组合,复杂的配伍进行过渡,使美容用品的配方初步体现了方剂等君臣佐使的原则;美容用品的剂型不断改革和创新,当时常用的美容剂型有面膜、面脂、面膏、口脂、澡豆、衣香等多种剂型;从秦汉时期单纯的、经验的美容逐步向比较科学的、综合措施的美容技术迈进了一步。在强调外洗、外敷、外搽、美容药剂的同时,开始重视内服丸散膏丹、以及采用食疗、食养、按摩等综合美容方法。

中医美容自宋代以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其突出特点是一些大型的方药医籍如《本草纲目》、《医宗金鉴》……以及浩如烟海的其他医学书籍里,有关美容的方剂,更是何其多矣!

宋代《圣济总录》中列有食治一章,记载了许多药膳美容方,如明目的“莲子粥”、悦色丰肌的“大枣粥”等。该书还特别强调“驻颜美容,当以益血气为先,倘不如此,徒区区乎膏面染髭之术,去道远矣”。这言明了面部的美化,荣润是以气血为其根本的,反对只注重涂脂抹粉,不求根本的做法,特别强调从整体出发,滋补脏腑气血、驻颜美容的观点。此外,《圣济总录》中还提倡灸法美容,原文日:“治癣灸法,灸病处影上三壮灸之”“疣目,著艾炷疣目上,灸之,三壮即除”。

还需提到的是历代皇宫后妃,争美斗妍,宫廷中多搜集各种美容秘方,为数不少。如宋代已有《御药院方》,其佚后,至元代许国祯搜集金、元及其前之宫廷用方,重新编纂《御药院方》,内有洗手、吹面、刷牙、固齿、乌须、生发、驻颜、润肤诸方。金代的《必用全书》载有“金国宫女八白散”,是著名的宫女洗面方,常用其洗脸,可以润泽肌肤,去垢腻,并治皮肤瘙痒,久用可使面白如玉。在元代,皇帝和他的妃子们常用一些美容方药洗脸,如“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和“藿香散”等,这些美容方剂,用后可以悦颜色,退皱纹,治黄褐斑。明代永乐皇帝为了永葆青春,降旨太医院,拟订服食驻颜专方,经御医们讨论决定在补益气阴的古方“琼玉膏”中加入天门冬、麦门冬、枸杞子,然后调制成膏,献给皇帝,服药后效果显著,遂给这个方剂赐名“益寿永贞膏”。

明代,在中医美容等方面的代表著作是朱橚、滕弘等编的《普济方》和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下面分别论述:

《普济方》是明以前方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医美容方的大汇总。其168卷,其中卷51~52为“面门”,所载方药属美容方的范畴,包括面△黯、面△皰、面粉、皶面体疣目、靥痣及澡豆、泽面、面膏、面疮、灭瘢痕共10类,计394首。用药总数为293种。根据现代研究,在所用药中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抗真菌的作用,如白芷、川芎等,这对于保持面部皮肤的洁净、卫生、预防某些皮肤病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普济方》美容方药的用药规律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以植物药为主。二是多为芳香药及甘润之品,味辛甘,辛香_甘‘润;如丁香、檀香、辛夷、甘松香、零陵香等,不仅因其香气袭人,受人喜爱,更重要的是芳香药具有辛香走窜之性,穿透力强,既能开毛窍,走肌肉,通经络,又能行药人里,通行气血,畅和荣卫,既有“人之气血得香则行”之功,又有“芳香而辛,故能润泽”之用,因而,大量选用芳香药作为美容之剂。三是不少药具有抗衰老功能,含维生素类物质,具营养、抗皱之效。如容貌早衰与缺乏维生素E有关,川芎、当归均含有维生素E,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现代认为,皮肤衰老与性激素有关,麝香具有雄激素样作用,它能使萎缩的皮肤增厚,减轻皮肤老化。四是抗菌。五是石灰及灰类药为消靥痣之专品。

《本草纲目》集前贤之大成,在165味中药“发明”中记载了“悦泽肌肤”、“驻色延年”的丰富内容,其主要特点一是力倡容颜从脏腑立论,调和阴阳,务求以平为期;二是提出理气活血,导致通腑之品亦能美容益寿;三是从整体出发,内外合治,具体方法除口服药物内治外,还采用了诸如敷、熨、熏、浴、渍、擦、贴、膏、摩、扑粉、漱涤等外治方法;四是主张以价廉易取之食物纠脏腑之偏,以达到美容的目的;五是重视怡情志、慎起居以美容。由上可知,李时珍的美容思想是很丰富的,其突出特点是注意整个机体的调治。认识到美容不仅仅是一个局部问题。而当今美容术比较着重于容颜、五官、体态的修饰、治理和改造,不注意或很少考虑整体对局部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医美容更注意整体观。

明朝除《普济方》、《本草纲目》对中医美容学有较大贡献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书中对许多妨碍美容的皮肤病均有系统的记载,如用“灰精”治黑斑、内服玉容散,外敷玉肌散治雀斑等方法,迄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清代美容术非常发达,其标志是大量的美容用品和药剂不断出现。如《医宗金鉴》中记载了很多皮肤美容的方法及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如用“颠倒散”治痤疮,用“水晶膏”治黑痣,用“时珍正容散”治雀斑等等。美容达到登峰造极的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非常讲究美容,延缓了容貌的衰老。如她用胭脂,用的是纯粹的玫瑰花原汁,而且所有花瓣又经过精心挑选,必须颜色完全一致。尤其是每天用过晚膳后,先用蛋清涂脸上的皱纹,到上床前半小时许洗掉,然后涂上忍冬花的蒸溜液。这一套美容程序就连现代美容师也望而兴叹。在清朝民间,描眉、搽胭脂、染发、香发等美容化妆的水平也比较高。

到了当代,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美容驻颜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如化妆品琳琅满目,美容厅满地林立、美容技法不断翻新,这使得中医美容即传统美容又焕发了生机,我国广大的中医工作者,适应这一社会时尚,整理挖掘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美容方和美容法,不少中医院普遍成立了中医美容专科门诊,在防治有损于美容的皮肤病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