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揭秘万物由来之谜
10658900000005

第5章 日常用品

牙刷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1770年,威廉。阿迪斯因煽动骚乱被关押在英国监狱里。一天早晨他洗过脸后,用一小块布擦牙。根据传说,这种洗牙的方法是由亚里士多德建议,并由亚历山大大帝最先使用的。可是勤于思考的阿迪斯觉得这个方法不管用,便想出一个新主意:先在一块骨头上钻了一些小孔,然后向监狱看守要了硬猪鬃切断绑成小簇,一头涂上胶,嵌到骨头上的小孔里。这样,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把牙刷就诞生了。

牙膏的由来

唐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用中药天麻、藁本、细辛、沈香、寒水石研粉擦齿,可以香口洁齿。在国外,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人将含有碳酸钙的浮石磨粉,用毛笔蘸着刷牙。19世纪中期,在国内外市场上,普遍出现了以白垩土为主体的牙粉。19世纪末,开始出现了管装牙膏,使用虽然比牙粉方便,但不爽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牙膏厂商在味觉和嗅觉上大做文章,并研制成以碳酸氢钙代替垩土,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取代肥皂的基质,使牙膏普遍为人们所爱用。

肥皂的由来

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老普林尼的巨著《自然史》中记载道:古罗马帝国的高卢人,每当节日,除了换上节日的盛装外,还将山羊油脂和山毛榉树灰溶液搅成稠状,搽在他们的头发上,以梳成各种漂亮的发型。

一次,一位高卢青年在去参加节日喜庆活动的路上,突然遇到大雨,将他精心梳成的发型淋坏了。在懊丧之余,他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头发比原来清洁多了。于是,原始的肥皂便这样由于一次偶然的事件而出现了。

日常用品

牙刷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1770年,威廉。阿迪斯因煽动骚乱被关押在英国监狱里。一天早晨他洗过脸后,用一小块布擦牙。根据传说,这种洗牙的方法是由亚里士多德建议,并由亚历山大大帝最先使用的。可是勤于思考的阿迪斯觉得这个方法不管用,便想出一个新主意:先在一块骨头上钻了一些小孔,然后向监狱看守要了硬猪鬃切断绑成小簇,一头涂上胶,嵌到骨头上的小孔里。这样,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把牙刷就诞生了。

牙膏的由来

唐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用中药天麻、藁本、细辛、沈香、寒水石研粉擦齿,可以香口洁齿。在国外,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人将含有碳酸钙的浮石磨粉,用毛笔蘸着刷牙。19世纪中期,在国内外市场上,普遍出现了以白垩土为主体的牙粉。19世纪末,开始出现了管装牙膏,使用虽然比牙粉方便,但不爽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牙膏厂商在味觉和嗅觉上大做文章,并研制成以碳酸氢钙代替垩土,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取代肥皂的基质,使牙膏普遍为人们所爱用。

肥皂的由来

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老普林尼的巨著《自然史》中记载道:古罗马帝国的高卢人,每当节日,除了换上节日的盛装外,还将山羊油脂和山毛榉树灰溶液搅成稠状,搽在他们的头发上,以梳成各种漂亮的发型。

一次,一位高卢青年在去参加节日喜庆活动的路上,突然遇到大雨,将他精心梳成的发型淋坏了。在懊丧之余,他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头发比原来清洁多了。于是,原始的肥皂便这样由于一次偶然的事件而出现了。

到公元2世纪,爱好洗澡沐浴的罗马人,将草木灰放入水中煮沸,然后把动物的脂肪加入灰水中,再不断加草木灰搅拌,直至呈稠糊状,然后用它来擦洗身上的污垢。考古学家们从公元79年因火山爆发而被湮没的庞贝城遗址中,曾发掘出过制造肥皂的作坊。这些事实和记载都证明,罗马是肥皂的诞生地。

关于肥皂的由来,在古罗马还有另一种传说:大约在2500多年前,罗马赛波山上,烟火缭绕,歌声回荡。人们在祭神、问卜。祭坛上肥壮的猪羊,在火焰的烤灼下,渗出了一颗颗晶莹的油珠。当油珠滚落在祭坛旁的草木灰里,就凝成了一颗颗黄豆粒大小的“油脂球”。傍晚的凉风,把这些油脂球顺着山坡吹落到迪勃河中。在河边洗衣的妇女,突然发现脏衣服上的污垢变得容易被去除了。寻找原由,她们终于发现,是那些从山上滚下来的油脂球帮了她们的忙。从此,人们就把油脂和草木灰放在一起搅拌,然后涂在衣服上搓洗。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也很早就知道利用草木灰和天燃碱洗涤衣服。人们还把猪胰腺及猪油与天然碱混合,捣合成块,制成肥皂,起名叫胰子。

钟表的由来

古时候,人们抬头看太阳的位置,来计算时间。这是在钟表出现以前,一种常用的计时方法。人们在同大自然作斗争时,需要有方便准确的计时器,为了发明它,不少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1583年,意大利威尼斯城里,有个学医的贫寒大学生,名字叫伽利略。这天,教堂里的钟声“叮当”地响开了,他和人们都走进教堂里做礼拜。忽然,一阵风吹来,头顶上发出了轻轻的声音。伽利略不由自主地抬头一看,原来是悬在天花板上的枝形挂灯微微晃动着。这本来是人们常见的事儿,谁会去琢磨它呢?然而,酷爱科学的伽利略却细心地观察起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挂灯的晃动,发现挂灯每一次晃动的时间没有什么变化,他心里默默地说:“啊,多么均匀啊!”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说:“在正常的情况下,脉搏跳动的次数是稳定的……”伽利略猛然想到:能不能用脉搏的跳动来测定摆动的挂灯呢?当下次去教堂做礼拜时,他按着手腕,看着挂灯,暗暗计算着摆动的时间。他发现:

虽然挂灯的摆动逐渐平息下来了,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了,但每次摆动所用的电池的由来电池是由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亚历山大。伏达教授发明的。有一天,伏达教授像往常一样来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突然,一本德国科学家的实验报告汇编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本书记载了一个叫斯罗扎的科学家在1750年做的一个实验。

斯罗扎在实验报告中说:把两个不同的金属分别夹在舌头的上下,然后用一根金属导线连接两块金属块,此时,舌头上会有一种酸的感觉;如果用两块相同的金属片夹在舌头上下,就没有这种感觉。

伏达看完这个实验报告,欣喜若狂。回到实验室,伏达马上找到一块薄锡片和一枚新银币,并用一根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果然,他的舌头出现了麻木的感觉。

“这是触电的感觉,”伏达对助手说,“导线中肯定有电在流动。”

伏达发现,单独使用锡片或银币在口腔做实验时,没有这种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伏达推测,可能是口腔含有稀酸的缘故。

根据这一推测,伏达改用稀酸做实验,果然,发现有麻木的感觉。

稀酸实验的成功,给了伏达极大的信心。他决定生产一种能产生和储存电能的装置。

1799年,伏达按照自己的设计,把几个盛稀酸的杯子排在一起,然后在每个杯子中装一块锌片和铜片,并将前一个杯子中的铜片和后一个杯子中的锌片用导线连接。最后,两端用导线接出。

时间并不改变。回家以后,他用简陋的材料做了一个机械摆。他在研究摆的运动中,终于发现了摆的规律:摆的周期跟摆的长短有关,跟摆动的幅度和重量无关。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伽利略想应用这个原理来制造钟表,却受到反动教会的种种阻挠,使他的愿望未能实现。

科学的曙光终将冲破反动势力的乌云而放射出灿烂的光辉。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经过顽强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伽利略的遗愿,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摆钟。惠更斯是根据伽利略发现的摆的原理而造成钟表的,因此,人们把伽利略称为“钟表之父”。

电池的由来

电池是由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亚历山大。伏达教授发明的。有一天,伏达教授像往常一样来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突然,一本德国科学家的实验报告汇编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本书记载了一个叫斯罗扎的科学家在1750年做的一个实验。

斯罗扎在实验报告中说:把两个不同的金属分别夹在舌头的上下,然后用一根金属导线连接两块金属块,此时,舌头上会有一种酸的感觉;如果用两块相同的金属片夹在舌头上下,就没有这种感觉。

伏达看完这个实验报告,欣喜若狂。回到实验室,伏达马上找到一块薄锡片和一枚新银币,并用一根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果然,他的舌头出现了麻木的感觉。

“这是触电的感觉,”伏达对助手说,“导线中肯定有电在流动。”

伏达发现,单独使用锡片或银币在口腔做实验时,没有这种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伏达推测,可能是口腔含有稀酸的缘故。

根据这一推测,伏达改用稀酸做实验,果然,发现有麻木的感觉。

稀酸实验的成功,给了伏达极大的信心。他决定生产一种能产生和储存电能的装置。

1799年,伏达按照自己的设计,把几个盛稀酸的杯子排在一起,然后在每个杯子中装一块锌片和铜片,并将前一个杯子中的铜片和后一个杯子中的锌片用导线连接。最后,两端用导线接出。

伏达用手指捏住两端的导线,他不仅感到手指麻木,而且身上也有这种感觉,这说明这种电源装置产生了相当大的电压。

由于伏达发明了电池,1801年被法国皇帝拿破仑授予金质奖章,并封为伯爵。

镜子的由来

据说女娲补天收罗到一种黑曜石,经打磨而成为石镜,是镜子的祖先。从石镜到第二代的金属镜,前后历时三千多年。

1956年12月,日本本洲中部冈山市的一个古墓里发现13面中国古代铜镜,估计有1800多年的历史。这些古镜呈圆形,有花纹,都是用青铜制成的。由此可以推测,隋唐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金属镜子,而且史书记载,唐太宗有赞魏征语,意思是说铜镜可以正衣冠,而魏征可以正言行之句。这同样证明了当时金属镜子的存在。

另据2002年北京延庆县最新发掘考古的13座汉代墓葬证明,墓葬中有许多铜镜,铜镜上还刻有“位至三公”的铭文,说明两千年前的汉代已有金属镜子。

古时候,除了用青铜制造的镜子以外,还有用银子制造的银镜和用钢制造的钢镜。但是,这些金属镜子一遇到潮湿就会发暗生锈,效果变得极差。为了防止它们的表面同空气和水分接触,后来,人们就用玻璃作为原料,解决了这个弊端。

玻璃的由来

3000多年以前,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旁,有一块美丽的沙洲。

一天,有一艘大商船满载着大块的天然苏打,经过这里。由于海水落潮,大商船在河口的沙滩上搁浅了。没办法,商船只好等着海水涨潮以后再启程。

船上的腓尼基人,一见眼前美丽的沙洲,都纷纷走下船来,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地中海海岸的风光。

中午,有个船员提议在河滩上做饭,举行一次野餐,于是大家从船上搬来了做饭的大锅,又扛了几块天然苏打,用苏打支着锅做饭。吃过饭,他们收拾聪明的腓尼基人在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就开始了玻璃的生产。

他们用特制的炉子,把石英砂和苏打一起熔化,炼出玻璃液。最初,他们把玻璃液制成大大小小的玻璃球、玻璃珠子,运往世界各地。由于人们从来没见过这样圆溜溜光闪闪的透亮珠子,都把这些玻璃珠看成宝贝,就用黄金或珠宝来换,腓尼基人由此发了大财。

不久腓尼基人制造玻璃的秘密被人泄露出去了,埃及人首先用同样的方法制出了玻璃,许多地方也都相继制造成功。从此,玻璃生产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玻璃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现在,玻璃制品已经成了价廉物美的东西了。

关于第一块玻璃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古代埃及是个文明古国,远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向天空探索,发现了天狼星在早晨出现和尼罗河泛滥的关系。在3500年前,还没有风箱,他们就能用吹管吹旺熔炉,冶铸金属器皿。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发现了玻璃。

相传有一位制造陶器的工匠,在一次从窑中取出陶盆时,看到陶盆上有一块亮晶晶的东西。这位聪明而细心的工匠,没有放过这个小小的意外的晶体。

他分析陶土里的成分,一次次试验烧制,搞清了这亮晶晶的东西是沙子和苏打的混合物烧成的。这就是玻璃。他当时还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用铁棒连接一个泥制的罐子模型,把烧熔的玻璃灌在模型里,等玻璃液冷却了,凝固了,打碎了泥胚,就做成了一只玻璃罐。他们还在配料时加进各种氧化金属,就可以做成各种彩色玻璃、酒具、花瓶等。

玻璃的由来,这一说法似乎更可信些。

伞的由来

传说伞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孔子家语》中说:“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这里的“盖”就是指“伞”。《史记。五帝纪》记有与伞同类的雨具,可见伞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

好东西,准备回船了,一个船员突然惊讶地喊:“你们快看,这是什么东西?闪闪发光,多好看!”大家围上来仔细看,只见那东西玲珑剔透,晶莹明亮,真是谁都没有看见过。原来,这沙滩上都是石英砂,在船员们烧火做饭的时候,支着锅的天然苏打在高温下和石英砂发生了化学反应,就变成玻璃了。

聪明的腓尼基人在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就开始了玻璃的生产。

他们用特制的炉子,把石英砂和苏打一起熔化,炼出玻璃液。最初,他们把玻璃液制成大大小小的玻璃球、玻璃珠子,运往世界各地。由于人们从来没见过这样圆溜溜光闪闪的透亮珠子,都把这些玻璃珠看成宝贝,就用黄金或珠宝来换,腓尼基人由此发了大财。

不久腓尼基人制造玻璃的秘密被人泄露出去了,埃及人首先用同样的方法制出了玻璃,许多地方也都相继制造成功。从此,玻璃生产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玻璃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现在,玻璃制品已经成了价廉物美的东西了。

关于第一块玻璃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古代埃及是个文明古国,远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向天空探索,发现了天狼星在早晨出现和尼罗河泛滥的关系。在3500年前,还没有风箱,他们就能用吹管吹旺熔炉,冶铸金属器皿。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发现了玻璃。

相传有一位制造陶器的工匠,在一次从窑中取出陶盆时,看到陶盆上有一块亮晶晶的东西。这位聪明而细心的工匠,没有放过这个小小的意外的晶体。

他分析陶土里的成分,一次次试验烧制,搞清了这亮晶晶的东西是沙子和苏打的混合物烧成的。这就是玻璃。他当时还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用铁棒连接一个泥制的罐子模型,把烧熔的玻璃灌在模型里,等玻璃液冷却了,凝固了,打碎了泥胚,就做成了一只玻璃罐。他们还在配料时加进各种氧化金属,就可以做成各种彩色玻璃、酒具、花瓶等。

玻璃的由来,这一说法似乎更可信些。

伞的由来

传说伞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孔子家语》中说:“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这里的“盖”就是指“伞”。《史记。五帝纪》记有与伞同类的雨具,可见伞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

最早称伞为“华盖”,唐朝李延寿写的《南史》和《北史》才正式为伞定名。古时的伞,是达官显贵的装饰品和士大夫权势的象征物。帝王将相出巡时,长柄扇、“万民伞”左簇右拥,乘坐的车舆上张着伞,表示“荫庇百姓”。官位、职务不同,“罗伞”的大小、颜色都严格区分,这一惯例一直传到明朝。

纸伞是汉朝以后出现的,唐朝时传入日本,16世纪才传入欧洲。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受伞的启发,设计了第一个降落伞。18世纪发明的伞齿轮,也是仿照伞的截面形状设计的。

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老焱若教授从人体肘关节能曲能伸受到启发,想到如果能根据这个原理,制造一种像人的肘关节一样伸曲灵活的折叠伞,人们携带起来就方便多了。于是,他对现行伞进行改进,设计出了图纸,并亲手制定出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最后与北京一家机械加工厂——中孚工厂达成协议,由该厂承制并销售。折叠伞因其携带方便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没过多久,便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

眼镜的由来

在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阿拉伯时期还没有眼镜,因为当时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年纪大了,眼睛花了,看不清文牍、书籍,只好由奴隶念给他们听。

古罗马作家普里尼的著作中,曾经描写过暴君尼禄在看杂技表演的时候,用一块挂在手指上的绿宝石挡在眼前。这也许就是最早的防护镜。

国外的杂志上有文章说,中国早在纪元前就已经有人戴水晶镜片,用来治疗眼炎和遮蔽阳光,只是我们还没有从国内的历史文献中查到可证明的材料。

还有人说,眼镜起源于印度,元朝时由蒙古传入中国,当时中国已经有老年人戴花镜的记载。稍后,在15世纪时,西班牙传教士弗朗西斯。克萨维耶把眼镜传到了日本。

英国人培根在巴黎监狱里写了一本书,书中讲到他送给教皇一块凸镜片,可以帮助老年人看清细微的事物。这在当时是十分稀罕和珍贵的。15世纪,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眼镜的需求也更多了。除了威尼斯,德国的纽伦堡、雷根斯16世纪,德国开始制造有镜桥联结的眼镜,后来还相继出现了夹鼻眼镜和带镜脚挂在耳朵上的眼镜。第一副带脚的眼镜是16世纪末埃尔。格雷科制成的。

双焦点的透镜是富兰克林创造的。他有一封致友人的信,信上提到,他总是使用两副眼镜,很不方便,因此设想有一副双焦点的眼镜。

眼镜可以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缺陷,可是要配好一副光度合适的眼镜,得靠光学研究。据说乾隆皇帝曾有一副西洋进贡的老花镜,想必是要让中国皇帝知道一下西洋眼镜的妙处,可是乾隆却说:“不过如此。”看来,大概是光度不合的缘故吧。

到了19世纪,远距离视力测验表才由创始人屈勒和斯内伦编制出来。到1872年,才使用屈光透镜片的度数。

床的由来

床最早源于我国的商代。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了。

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人们写字、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高度已和今天的床差不多。另外还出现一种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为睡卧的专用家具。

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生活饮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动。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弹簧床。19世纪后期,金属床开始出现。

堡和奥斯堡都出现了眼镜制造业。不过当时的眼镜还是贵重的奢侈品。一些王公贵族,都把眼镜作为重要遗产,立了遗嘱,指定留给某人继承。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遗嘱中,就提到了他的眼镜。

15世纪中叶的记载中有了凹面近视镜。拉斐尔名画中的教皇拉夫十世像,就戴着这种眼镜。这幅画现在保存在佛罗伦萨的皮蒂宫。这是眼镜在绘画中首次出现。

16世纪,德国开始制造有镜桥联结的眼镜,后来还相继出现了夹鼻眼镜和带镜脚挂在耳朵上的眼镜。第一副带脚的眼镜是16世纪末埃尔。格雷科制成的。

双焦点的透镜是富兰克林创造的。他有一封致友人的信,信上提到,他总是使用两副眼镜,很不方便,因此设想有一副双焦点的眼镜。

眼镜可以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缺陷,可是要配好一副光度合适的眼镜,得靠光学研究。据说乾隆皇帝曾有一副西洋进贡的老花镜,想必是要让中国皇帝知道一下西洋眼镜的妙处,可是乾隆却说:“不过如此。”看来,大概是光度不合的缘故吧。

到了19世纪,远距离视力测验表才由创始人屈勒和斯内伦编制出来。到1872年,才使用屈光透镜片的度数。

床的由来

床最早源于我国的商代。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了。

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人们写字、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高度已和今天的床差不多。另外还出现一种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为睡卧的专用家具。

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生活饮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动。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弹簧床。19世纪后期,金属床开始出现。

锁与钥匙的由来

原始人过着穴居的生活时,为了安全,有时要推动巨石来挡住洞口,它所防备的并不是小偷而是野兽。私有制出现后,小偷出现了,于是锁也就诞生了。

远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锁。不过,最早的锁没有机关,只是做成老虎等凶恶动物的形状,想借以把小偷吓走,只能说是一种象征性的锁。

据说鲁班是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从出土文物及文字记载所反映的情况看,古代的锁是靠两片板状弹簧的弹力工作。直到现在,这种弹簧仍在应用。

在国外,古希腊人虽曾发现了一种极为可靠的锁,但因钥匙较大,要扛在肩上,很难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古代印度人则制成了另一种鸟形的“迷锁”,钥匙孔藏在可以抖动的翅膀里。现代锁的兴起首先是由18世纪英国人发明了“焊钓锁”。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弹子锁,是美国人小尼鲁斯。耶鲁于1860年发明的。

而钥匙的发明比锁要晚些,古代的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钥匙的。他们的锁是把一条木制门栓插入一个槽中,槽沟顶部有一个木制栓。门栓插入槽沟后,木制栓便会插入门栓的孔。这样一来,门栓便很牢固,必须用钥匙才能打开。

由于埃及人的锁只能用在有门栓的那一面,不利于灵活地开与关,于是,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又研究出一种可以从另一面打开的锁。希腊人所制的钥匙,是一根弯曲的木棒,形状和大小很像农夫用的小镰刀,但是也有一些钥匙长达3尺,必须扛在肩上才能搬动,相当沉重。

罗马人可以说是古代最精巧的锁匠,他们对制造钥匙的标准相当有研究,已经懂得把钥匙末端的钉子切割成各种不同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