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10658300000021

第21章 高等教育收益率变化的趋势分析

从理论上讲,高等教育扩张将压低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在1999年之前低速的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之所以没有出现教育收益率的下降现象,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增加速度与高等教育扩张所导致的毕业生的供给速度接近;二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工资制度的改革不断取得进展。在城镇劳动力市场改革前,城镇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低,大学毕业与高中文化程度的新员工在工资待遇上的差别十分有限,员工晋升所依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工作年限,决定员工工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年限,因而,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偏低。在1985-2003年间,国家对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先后进行了8次调整,促进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其中,1985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实施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替代原来统一、固定的等级工资制。1993年的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弥补了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中增资机制缺失的不足,明确了公共部门的工资收入与市场部门收入同向变化、均衡增长的原则,并开始在公共部门建立内部竞争机制。1992年开始,国有企业开始普遍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90年代中期市场化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使岗位技能工资进一步得到强化,大大拉开了岗位工资差异,客观上提高了教育的收益率。

而2000-2006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并没持续之前的快速增长,在GDP加速增长的情况下反而停止增长,大学的相对教育收益出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我国1999年以来较快的高等教育扩张对劳动力市场中受高等教育者的教育收益率正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已经初见端倪。由于劳动力市场根据供给变动进行调整需要时间,且在岗工人的工资存在向下调整的刚性,因此,应届毕业生供给的增长,在短期内并不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上全体工人工资水平的显著下调,而首先表现在应届大学毕业生起薪的下降,之后,才对高等教育收益率产生影响,即毕业生供给增长对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压缩效应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才能被观察到。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2000年以来的变化,恰恰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变化规律。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就业与工资政策、严重的通货膨胀等)的影响,未来几年内,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向上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而处在停滞状态,甚至继续下滑的可能性则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