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10658300000016

第16章 高等教育扩张下毕业生就业与起薪的变化趋势

1999年开始的大规模的扩大招生,极大地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随着大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也大大改变了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的供求关系。

在就业效应方面,高等教育扩张明显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初次就业率来看,全国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从2002年的80%下降到近年的70%左右,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1.8%。即使在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旺盛的广东省,2006年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42%,比2005年同期降低1.4%。

全国待业毕业生的绝对数更是由2002年的30万上升到2004年的75万,2005年的86万,2006年约117万。如果以70%的初次就业率估计,2007年待业毕业生将高达149万。

毕业生离校之前签定就业协议的比例总体上也在下降。文东茅(2005)根据1998年6月和2003年6月所做的两次调查发现,1998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为62.6%,2003年的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下降到60.5%。笔者组织的两次毕业生调查显示,2005年毕业生在7月份毕业离校之前已经签定协议的占53.7%,其中,专科生为17.6%,本科生为60.8%,硕士生签约率达到75.2%,而2006年的数据显示,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仅占38.0%,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签订就业协议的比例分别为20.8%、34.3%和70%。除了专科生签约比例略有上升之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签约率都在下降。

在工资效应方面,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实际起薪接连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研究生的起薪下降更快。以华南地区某重点高校经济类硕士毕业生的起薪为例,毕业生月薪已经由五年前的6000-8000元下降至如今的2500-4500元。根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调查,在2005年,毕业生平均起薪为1588元,仅比2003年的1551元略增37元,如果考虑到物价指数,则2005年毕业生的起薪略有降低。根据我们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毕业前已签就业协议的本科生平均起薪由2005年的2342元下降至2006年的2098元。可以想象,那些在毕业之后才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他们的平均起薪水平会更低。

受近几年招生增长的影响,未来4年内,我国毕业生人数还将面临快速增长。根据各年普通本专科招生情况估算,2007年、2008年毕业生增长幅度在20%左右,2009年、2010年的年增长幅度也在10%左右,虽然2011年的增幅将明显下降,为5%左右,但毕业生总体规模十分庞大,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将超过550万。如果产业结构和各产业的就业弹性没有大的变动,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需求的增长将略低于预期的经济增长,并乐观估计预期的经济增长在7-10%之间,则到2011年之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

根据前面对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动情形的分析,上述情形将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实际起薪仍将进一步被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