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明辉很喜欢玩滑梯,星期天,妈妈带他到了儿童游乐场。明辉直奔滑梯跑去,登上高高的台阶,从上面“嗖”地向下滑去,那叫一个快乐。
玩了一会儿,陆续来了一些小朋友,滑梯边上排起了长队。明辉只好站在队尾等候。这时候,他发现邻居洋洋排在前面,于是,明辉快速地跑到洋洋那儿准备加塞儿,洋洋对明辉的举动有些不满:“老师教我们要按顺序排队,插队不文明。”明辉不高兴了:“我又没插在你前面,碍你什么事儿了?”这时,妈妈走过来,教导明辉说:“孩子,多排一会儿队没关系,公共场合得讲秩序。”明辉满不在乎地说:“大家一块儿玩,有必要那么斤斤计较吗?”
妈妈皱着眉,摇了摇头,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专家如是说
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长期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则,是维护社会安定,使公共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保证。公共秩序代表了大家的共同要求、愿望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遵守公共秩序是一个人基本素质、道德、涵养的体现,父母有必要让孩子从小遵守公共秩序,逐渐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进而养成习惯。
父母应给予孩子细致、全面、正确的公共秩序教育,从细节处指导孩子遵守公共秩序,使孩子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他就一定会很积极主动地去做,长期坚持而成为良好的习惯,为孩子今后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让孩子明白,遵守公共秩序是公德心的体现,受益的是广大公众,也包括我们自己。
好习惯培养
1.制订一套合理的生活规则
要想使孩子懂得并遵守社会生活的规则,首先要在家庭生活中,制订一套合理的生活规则,使孩子通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来提高约束自己的能力。对孩子每天生活和学习的时间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如起床、吃饭、学习、看电视和睡觉的时间,并督促孩子严格遵守。同时,也要对其他生活学习中的细微方面进行严格、明确的要求,比如,按时完成作业,起床后自己整理床铺,等等。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遵守这些行为规则,在公共场合中,也会把遵守公共秩序当成一种自觉行为。
2.让孩子明白遵守公共秩序利人又利己
让孩子明白,遵守公共秩序是很有必要的,告诉孩子,如果有人不遵守甚至破坏公共秩序,轻则会造成别人的反感、不方便,重则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所以,遵守公共秩序,是关系到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大事,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我们就一定会拥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这样我们的生活就能够正常进行。
3.父母要遵守公共秩序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并抓住时机主动遵守公共秩序,给孩子以深刻的教育。生活中,有的父母生怕吃亏,上公共汽车非得抢个座儿,不主动给最需要座位的人让座;有的父母因为赶时间,带孩子到商场、超市购物时,交款时不主动排队等候;和孩子外出旅游时,在景点的石碑或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丢果皮、纸屑,等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成为孩子不文明行为的“模板”。相反,如果父母在公共场合时刻要求自己遵守公共秩序,特别注重自己的行为,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在耳濡目染中,孩子的行为自然会带着父母的影子。
4.随时随地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秩序
教育无处不在,家长应随时随地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秩序,比如,在看到超市工作人员维持扶梯秩序不断提醒 “请大家靠右站”的时候,自觉遵守的同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走右侧?上下楼梯要不要走在右侧?上街时走人行道,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绿灯亮了再朝前走,问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对谁有好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遵守公共秩序?乘车时不要急,等一等,先下后上,让老人先下车,当别人一哄而上,把车门堵得水泄不通时,及时告诉孩子那样做是没有教养的,乘车应该讲文明,大家都排队上车,速度会比挤得还快,也不容易出现相互争吵、埋怨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