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7岁了,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一天晚上,妈妈拿出家里的存折开始结算上个月的收入、支出和盈余。玲玲写完作业后,看到妈妈拿着笔在纸上写呀、算呀,就跑过来好奇地问道:“妈妈,你在干什么呢?”妈妈回答:“我在算算咱们上个月花了多少钱,咱们家还剩下多少钱。”玲玲拿起存折,翻了翻,晃了晃,问妈妈:“咱们家的钱都存在这个存折上了吗?”妈妈微笑着说:“是呀,你还认得这是存折?”
玲玲没有回答妈妈的话就跑开了,过了一会儿,拿来一个小盒子,告诉妈妈:“这是我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你也帮我存起来吧。”妈妈看到小盒子里有五毛的、一块的,有纸币也有硬币。妈妈笑着说:“玲玲真懂事,懂得存钱了。好吧,妈妈帮你存起来,这些钱仍然是玲玲的。”玲玲高兴地说:“哈哈,我也有存款啦。”
专家如是说
理财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仍有不少父母认为,理财是长大后自然而然就能掌握的事情,不必让孩子过早涉足;也有一些父母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习问题,而将理财视为不务正业的旁门左道。
其实,理财是一个人最基本一种的生存能力,储蓄是理财的基础。若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则意味着理财观念已经开始萌芽。父母不妨从给孩子买储钱罐开始,鼓励孩子存钱。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就会明白,金钱的积累是从“每一分”开始的。
好习惯培养
1.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
当孩子手里的钱有了剩余时,父母应该鼓励他们把这些钱存起来,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为了使存钱更为有趣,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商店里买可爱的陶瓷储蓄罐,看看孩子什么时候能攒满。
为了使孩子树立“自己的钱”的观念,让他明白“钱能生钱”的道理,父母也可以为孩子在银行单独开立一个账户。父母要耐心地引导孩子把所有得来的钱都存入这个账户,并告诉他坚持下去,比如,给孩子零花钱或压岁钱时,告诉孩子不要一次花光,只花一小部分,其余的就存在自己的账户上。每隔半年或一年,就和孩子坐下来计算一下,这个账户得了多少利息。此外,当父母到银行办事时,不妨也把孩子一起带去进行理财教育,让孩子了解银行作业流程、自动取款机的功能用途等。
2.多重激励孩子储蓄
为了增加孩子的储蓄动力,帮助孩子养成储蓄的好习惯,父母应该实施多重激励的方法。可以采取鼓励方式,如允许他把家长给的零花钱的1/3用于买零食、玩具等消费,其他则必须存入;父母也可以设定储蓄目标,当孩子达到目标时,给予额外奖励,比如,每当孩子储蓄一块钱,父母也同时存入一块,使他得到双倍的金钱。同时,父母还可以告诉孩子,当他年终的储蓄达到一个指定的金额时,便可以获得一定的奖金,储蓄额越高,奖金额也越高。比如,如果孩子每年储满500元,就可得到100元的奖金;储满1000元,得到250元的奖金……这样,孩子在有“甜头”的情况下会去储蓄的,长期坚持下去,储蓄意识将深深扎根于孩子的心中。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设定一些约束性的条款:如果孩子在某个时间内把储蓄取了出来,父母也会把自己的部分取回,并取消相应的奖金。
3.教孩子合理使用自己的积蓄
父母除了供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外,有些消费,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积蓄去支付。例如,孩子想买自己心仪已久的一件物品(溜冰鞋、小自行车等)时,父母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孩子储蓄,可以对他说:“把你的零花钱储存起来自己买,好吗?”当孩子攒了足够的钱时,父母一定要兑现自己的诺言,帮助孩子实现心愿。这样,就能使孩子体验到用自己的存款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愉快和乐趣,认识到储蓄的意义,培养孩子有计划地管理金钱的能力。
另外,父母还要让孩子为他的储蓄卡负责任,在没有必要花费时不要随便动用卡里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