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10657300000079

第79章 是谁让孩子的言语失了真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一种体会:孩子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对老师说起话来越谨慎,越小心翼翼。低年级孩子见到老师总是毫无保留地滔滔不绝,向老师诉说自己的见闻、想法。而高年级孩子再没有这份热情,即使对老师的发问,也往往缄口不言,其内心世界对老师是封闭的,或者对老师的回答也是一种经过仔细斟酌过后失了真的假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诚然,这与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心事,与成人世界有了距离。但是客观地分析,并不是每个孩子对每个老师都是这样,有的孩子对自己心仪的老师还是愿意吐露心扉,倾诉内心的。从这个侧面来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对教师失语或者言语失真是因为教师教育的原因。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对教师言语失真了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善于利用成人的思维看待孩子,不能充分重视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作为未成年人,其内心世界与成人迥然不同,他们认识世界的观点与角度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虽然有时幼稚不全面,但却是符合自己年龄特点的。作为成人的教师,往往无视孩子的这种年龄特点,对孩子的要求也往往带有成人的色彩,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往往不甚认同。这便造成了教师与孩子思维方式的冲突,教师不能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对孩子的评价也往往不够客观,是贴上成人思维标签的,是孩子无法接受的,这便与孩子产生了一定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为了获得老师的奖励,也便学会了揣摩教师心理,为了迎合教师,那些虽真实但老师不赞同的话便会隐藏起来,假话也就随之而出,再后来,索性缄口不言。

其次,教师生硬的道德灌输,剥夺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责。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讲,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不切实际,是空洞虚假的。正如有人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对小学生讲爱国主义,对中学生讲遵守纪律,而对大学生讲怎样扶人过马路。道德教育不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不能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只能走向形式化的道路。这种形式化的道德教育,会让学生产生精神道德两张皮,从而内心世界与言语世界相脱离,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嘴上所说的是教师教育的,是教师所需要的,而内心世界则是自己所想的,自己的认识与觉悟。因而中小学生言语失真现象也便顺理成章了。当教师向高年级学生发问时,学生很容易捕捉其潜在的教育信息,琢磨教师的道德教育意向,假话、套话不由自主地便冒了出来。

再其次,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渠道受阻,让学生产生了心理距离。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对于学生的诉说,教师的熟视无睹或者塞责应付,很容易冷落了孩子。久而久之,教师自己便关闭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通道,到了高年级,教师再想倾听孩子的声音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这种师生距离感已经在孩子的心里根深蒂固,孩子对教师也就很难敞开心扉了。

让孩子言语。教师应当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说真话。教师首先应当实施真实的教育,对孩子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亲近。面对失语或言话失真的孩子,教师需要反观自己,从行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