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10657300000068

第68章 不是为了生气而养兰花

从前有个老禅师特别喜欢兰花,在寺庙里养了好多的兰花。有一天他要出门云游,就嘱咐徒弟要好好照顾兰花。小和尚很听话,认真地按照师父的嘱咐去做,生怕兰花有什么闪失。真是怕什么有什么,一天晚上狂风暴雨,小和尚忘记把兰花搬进屋里,结果第二天发现兰花枝折花落,全死了。师父回来了,小和尚非常害怕,准备接受惩罚。然而师父并没有惩罚他,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我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的。”

“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的”,简短的话语道出了禅师的涵养,也道出了生活的哲理。是呀!对于一般人来说,失去自己心爱的兰花,定然会大发雷霆,将愤怒倾泻于责任的对象,然而,静下心来思考,这样的愤怒只能无济于事,换来的只是自己糟糕的心情以及对他人的伤害。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生气呢?再想,兰花再珍贵还能比得上人吗?养兰花不就是为了愉悦身心,为自己与他人带来乐趣与享受吗?因为兰花的失去而伤害自己与他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很不理智的选择呢?

无独有偶,在报刊上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坏事”,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花盆里——这是盆名贵的花,是他爸爸刚刚从花市里好不容易淘来,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亲自搬回来的!爸爸怒不可遏,这小子太淘气了,简直就是个破坏分子!三岁的儿子看爸爸到处找笤帚,已经吓得哇哇大哭了。这时妈妈冲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说:“你别忘了,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养花1

“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养花。”妈妈的话更让我们看到了母性的关爱,与禅师的理智一样,妈妈的眼中孩子更加重要,而花只是随从于人,不值得为了花而对孩子造成身心的双重伤害。

其实,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是为了生气而养花”“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养花”。这两句话确实应当时常挂在嘴边,想想其中的深意与哲理,或许对于我们的教育,对于我们的职业心态都会有一定的启示。

我们时常听见老师在办公室里抱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到底是怎么搞的?”“又是你,为什么老是你?”“气死我了,真是气死我了,怎么碰到这样的学生1……在这些教师的眼里,只见学生的错误,没有学生的可爱,一个又一个学生或许就是天生与自己作对的。有了这样的想法,教师们怎么会有快乐可言,难道教师的职责就是为了生气,整天为学生的那些烦心事而闹心吗?

其实,教师们在生气与报怨时却恰恰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是为了教育,教育孩子积极向善,促使孩子通过教育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教育的过程难免伴随着学生的错误,如果学生们不会犯错误,只能说明他们已经不需要我们的教育了。既然如此,我们还有必要生气吗?我们是否会想到: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为了生气的呢?

教育需要耐心,更需要爱心。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需要,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享受。我们不需要抱怨我们的教育对象,抱怨只能伤害他们,伤害我们自己。其实,如果静下心来,冷静的处理,理性地实施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看着调皮的学生获得转变,看着后进的学生获得发展,看着所有的学生获得成长,又何尝不是一种身心的愉悦呢?

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养花。教师们也应当记住,教育不是为了生气,我们是在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