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10657300000012

第12章 与其做烂虎不如做好猫

著名漫画家朱德庸从小学到中学,成绩并不是很好,甚至找不到接受他的学校。有一天,他问父亲:“我是不是很笨?”父亲说:“当然不是。”“那为什么无论我如何努力也赶不上其他同学?”父亲无语,只是慈爱地摸摸他的头。父亲心里清楚,儿子一点也不笨,只是天生对文字类的东西很迟钝,导致患有学习障碍,但他又如何跟儿子解释呢?

他开始变得越来越自闭,平时总爱待在自己的小屋内,不与外界联系。有一天,父亲发现他的床头铺满一张张图画,很好奇,于是翻开看看,顿时哭笑不得。原来,儿子把在学校所受的委屈和打击全都发泄在画纸上,画里有他的老师被西瓜皮滑倒,有的同学被马蜂狂追……看着看着,父亲突然眼前一亮,然后把散乱在床头的画一张张叠好,用夹子夹整齐。

男孩的成绩依然很差,父母经常被老师叫去训斥。但是,父亲从来没有训斥过儿子,任由他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画画。由于担心儿子孤独,父亲还特地买了一只宠物猫送给他。时间长了,男孩反而觉得奇怪,问父亲:“是不是你对我彻底失去了信心,决定不管不问?”父亲沉默良久,说:“周末我带你到动物园去玩吧。”

那天,动物园里人来人往,很多人都围在一只威猛的老虎面前欣赏。父亲也带着儿子走了过去。这时,父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孩子,人和动物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天赋。老虎强壮,善于奔跑,猫则温顺、灵敏。猫虽然不能像老虎那样威风和霸气,但也具备老虎没有的天赋与本领,它能上树、能抓老鼠。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而这其中有很多是猫,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批烂老虎。儿子,你天生对文字迟钝,但对图形非常敏感,为什么放着优秀的猫不当,而偏要当很烂的老虎呢?我不希望你成为一只烂老虎,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只好猫。”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和短。”每一个指头都有自己的作用,正是指头间的相互协调,才造就了手的灵巧。社会也是一样,“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成为科学家,每一个人都成为学者教授,每一个人都成为国家领导人,如若真是如此的话,不要说别的,就是吃饭、日用生活也要成为问题。没有农民谁来种庄稼;没有工人谁来制造生活必需的用品;没有清洁工,我们的地球岂不是会被垃圾所淹没?可见,世上的每种工作都是重要的,世上每一个人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一些教师看来,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称之为好学生,诚然,优秀的学生来自于个人的努力,但是同样来自于个人的天赋,无论哪个班级里总有几位或者十几位后进生。对于他们,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以什么样的目标要求呢?

统一的目标显然不行,因为学生是性格迥异、素质有别的,统一的教育目标如果取之于优等生,那么势必会产生中等生与后进生跟不上的困境;而如果以中等的标准要求全班所有的学生,那么也极有可能产生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的问题;如果以后进生的标准作为标尺,那么又会让教育质量下降几个等次。

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可以作为我们教育行动的指南。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最适合他们本身的教育,即使是那些成绩一塌糊涂的学生,他们也极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别人无法企及的天赋,关键在于教师的发现与探寻,正如朱德庸一般,虽然天生对文字类的东西很迟钝,但是却对图画非常敏感,找到了其敏感神经,也就实现了由病虎到好猫的转化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学校尼娜老师班上有一位成绩非常差的学生,他的作文实在不敢恭维,于是尼娜给予他的都是“两分”,天长日久,这位学生索性再也不写作文,再后来,便离校参加工作了。当听到后进生离校的消息,尼娜老师内心充满着无限的喜悦。事也十分凑巧,一次请修理员修理电视机的时候,派来的正是这位学生。尼娜惊奇地看着学生修好电视,内心无比愧疚。她怎么也想不到在自己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竟然蕴藏着天才的智慧!

老虎有老虎的威猛,猫儿有猫儿的温顺,教育的职责是让老虎变得更威猛,让猫儿变得更温顺,而不是硬让猫儿变成老虎,让老虎变成猫儿,与其做病虎倒不如做个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