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这土地爱得深沉
10657100000017

第17章 李红光在东北抗日

抗日民族英雄李红光(1910—1935年),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也是南满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他英勇善战,是东北抗日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

李红光,原名宏海,朝鲜族,1910年出生在朝鲜京畿道龙任群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全家老少六口人,背井离乡到磐石柞木杨子落户,第二年迁到伊通县流沙咀子屯,以开荒种地为生。1927年17岁,积极参加农民群众反日斗争和抗租抗粮斗争。1930年,他在地方党组织的培养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反帝斗争。1931年担任伊通县支部书记、伊通、双阳特别支部组织委员会,磐石县委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和领导当地群众的反日斗争,并组织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赤卫队(又叫“打狗队”)任队长。1932年5月,与孟洁民等在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杨林指导下,发动了著名的“五·七”蛤蟆河子大暴动,参加群众达1000余人,抓捕日本走狗50多人,没收粮食1000多担,拆毁铁路数里,破坏铁路桥梁工程,烧毁了枕木,锯倒了电线杆。接着李红光等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日本走狗和反动地主,把没收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全县掀起了抗日热潮。同年夏初,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决定成立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四军第一纵队,简称“磐石工农义勇军”。李红光任纵队参谋长。11月,杨靖宇以中共满洲省委代表的身份来到磐石,将磐石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下辖3个大队1个教导队,杨靖宇任游击队政委,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敌人四次向游击根据地“讨伐”,都被游击队打退,南满的抗日斗争出现了新局面。

1933年7月,杨靖宇、李红光召开当地各抗日武装首领会议,决定成立抗日军事联合参谋处,李红光当选为参谋长。联合参谋处决定各抗日部队共同攻打磐东重镇呼兰集场子(即呼兰镇)。这里由汉奸、反动地主高希甲的地主武装盘踞。并有日伪军驻守。联合参谋处调集兵员1600余名,由杨靖宇任总指挥,李红光任参谋长,从8月13日开始进攻,连续三昼夜未克,日军200多人赶来增援,有的抗日队伍阻击不力,自行撤走,最后只有南满游击队坚持战斗。守敌乘机发起2次反扑,均被打退。高希甲见援军已到,得意忘形地从敌营走出来,呼喊:“看见没有,高老爷出来了,看高老爷的手提式……”话音未落,即被游击队一枪击毙,顿时敌阵大乱。9月,组建东北革命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师参谋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成立,对日本侵略者的统治是极大的威胁。独立师在杨靖宇、李红光指挥下,又接连攻克大荒沟、凉水河子等城镇据点。东边道“剿匪”司令、伪军少将邵本良调动所部“围剿”独立师被粉碎。

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东北人民军革命军第一军长兼政委,李红光任第一师师长兼政委。11月25日,李红光率一师配合军部袭击通化三岔河邵本良部和驻三源浦日军守备队,毙敌30余人。12月3日,又袭击邵本良老巢孤子,毙敌20人。李红光还利用有利时机,率部进入朝鲜境内,打击日本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抗日斗争精神。

1935年5月,率领部队在桓仁、新宾县境与日寇讨伐队遭遇,在指挥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5岁。

李红光是党领导的磐石抗日武装的创始人之一,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善于出奇不意地打击敌人。每次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关心同志,爱护战士,深为士兵、群众所爱戴。

李红光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有名的义勇军领袖”。

磐石县委和磐石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李红光烈士,为了继承先烈遗志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根据磐石县朝鲜族人民的要求,经省、市政府的批准1987年10月正式把磐石县朝鲜族中学更名为“红光中学”。

1988年5月16日,彭真同志为这所中学题写了校名,同时为李红光塑像题了词。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的行动上。

——杜勃罗留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