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论语心得
10656800000022

第22章 以礼使臣,以忠事君

定公①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①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昭公之弟,继昭公而立,在位十五年(公元前509~前495)。

“心得”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差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应是怎么样的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依礼来差使臣子,臣子应该忠心竭力地侍奉君主。”

“故事链接”

东汉末年,丞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纷争,天下大乱。徐庶辅佐刘备几次击败曹兵。曹操把徐庶的母亲扣留,作为人质逼徐庶归顺。徐庶无奈,只好辞别刘备,奔赴曹营。临别时,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问徐庶:“诸葛亮的才能比先生你如何?”徐庶说:“不能比,我不过是萤火虫的微光,而诸葛亮则如日月的光辉。”刘备又问:“听说,卧龙、凤雏,能得到其中一个人的辅佐,就能安定天下。不知诸葛亮和这两位先生比较怎样?”徐庶说:“卧龙先生正是诸葛亮,如能得到他的辅佐,何必为天下不安定而发愁呢。”

刘备立即带领关羽、张飞到南阳请诸葛亮出山。他们第一次扑了个空,诸葛亮不在家。看门的书童说不知道诸葛亮到什么地方去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关、张三人只好扫兴回营。

后来有人报告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非常高兴,立即和关羽、张飞顶着鹅毛大雪,第二次请诸葛亮。结果诸葛亮在他们来到的前一天,又出门了。

刘备第三次和关羽、张飞来拜访诸葛亮时,正赶上诸葛亮睡觉。刘备出于虔诚和礼貌,不让惊动,静静等在门外。张飞要发火,想把诸葛亮惊醒,被刘备止住了。

诸葛亮醒来,听书童说刘备来访,马上换了衣服,请刘备进屋详谈。

刘备向诸葛亮恳切地表明了平定天下,让百姓过上国泰民安的日子的决心和意愿。

诸葛亮深思熟虑后说:“曹操打着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手下兵多将广,谋士众多,曹操本人又很有军事才能。目前,你没有力量和他争夺高低,他占着天时;东吴的孙权,凭借长江天险,统治江南,从他父亲孙坚到他这一代,已经三代,根基牢固,占着地利,也不能和他正面发生冲突。将军可以先攻取荆州,再占领蜀,然后以蜀为基地夺取三秦,从荆州出兵进攻洛阳,老百姓一定会欢迎你。做到这些你就占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一番对天下形势的总体分析使刘备更加佩服诸葛亮的智慧。诸葛亮感激刘备的诚恳,同意出山辅佐。

后来刘备称帝,诸葛亮做了丞相,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韶》与《武》

子谓《韶》①,“尽美②矣,又尽善③也。”谓《武》④,“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

①《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曲。

②美:指乐曲声音美。

③善:指乐曲的思想内容好。

④《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是歌颂周武王的乐曲。

“心得”

孔子评论《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评论《武》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故事链接”

春秋时,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国内发生动乱,君臣之间争权夺利,闹得百姓心神不定。孔子怕遭到灾祸,带着几个弟子逃到齐国。

有一天,齐国的乐人专门为孔子演奏《韶》的乐曲。孔子听得非常高兴,觉得它音调很动听,意思也表达得比较完美。他简直听得入了迷,一连几天都在回味着《韶》的音律,连肉的味道都不知道了。

不久,齐国的乐人又为孔子演奏了《武》的乐曲。孔子听了,也觉得它音调很动听,只是表达的意思还不够完整。

有人问孔子说:“先生,《韶》和《武》您都欣赏过了,请您讲讲看法!”

孔子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韶》乐好呀,它的曲调美极了,而且表达的意思也极好。至于《武》乐嘛,它的曲调也美极了,只是意思还不够好。”

孔子为什么作这样的评价呢?原来,《韶》乐是虞舜时代的乐曲,孔子向往那个时代,所以极力赞美它;而《武》乐是周武王时代的乐曲,周武王的天下是由讨伐商纣而来的,孔子喜欢文治而不喜欢武治,因此他就说《韶》乐好,《武》乐比不上《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