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论语心得
10656800000010

第10章 温、良、恭、俭、让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注《论语》和《檀弓》都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从《论语·子张篇》中所记载的事来看,他并非孔子的学生。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三十一岁,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③夫子:孔子的弟子对孔子的敬称。古代敬称做过大夫的人为夫子。孔子曾为鲁国的司寇(司法长官),位同大夫,因此,他的学生尊称他为夫子。后来沿袭称老师为夫子,有时候也特指孔子。

④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⑤抑:还是,或是。

⑥温、良、恭、俭、让:温,温和。良,善良,平和。恭,恭敬,庄重。俭,节俭,俭朴。让,礼让,谦逊。

⑦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心得”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能了解那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他老人家获知政事的方法,大概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故事链接”

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孔融,从小就机敏过人,谦让有礼,而且修成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孔融四岁时,就很懂事,把大的梨让给哥哥们吃,自己吃最小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关于孔融还有一件事情,使他更有名声了。

当时,东汉朝廷全由宦官把持着。有一个叫张俭的官员写了本奏折,揭发当权宦官侯览贪污受贿、霸占良田的罪状,请求皇帝查处。不料这个奏折落到了侯览手里。侯览就诬告张俭谋反。汉灵帝不明真相,下令逮捕张俭。张俭得到消息后,连夜从家里逃了出来,投奔孔融家——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好朋友。

那年孔融十六岁,这天夜里,他听到有人敲门,就迎出门外,见是一位陌生人,就问:“先生,您找谁啊?”

“请问,这是孔褒的家吗?”

“是的,他是我哥哥,可是他外出办事去了。”

张俭一听孔褒不在家,心中非常焦急,不知该不该进去。孔融见来人支支吾吾,知道他一定遇到了什么难事,就谦恭有礼地笑着说:“先生不要为难,进来吧。”

几天以后,风声稍微松了些,张俭谢别孔融一家,离开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张俭在孔家躲藏的消息透露了。于是官府派人把孔褒、孔融抓起来。

审判的时候,孔融和哥哥争着承认罪过。审判官第一次遇到这种情景,不知该叛谁的罪,就把他们的母亲传来。没想到孔母毫无难色,说:“我是他们的母亲,家里出了事自然由大人负责。请您叛我的罪吧!”

看到孔家母子三人争死的情景,审判官只好向朝廷报告。不久,皇帝的诏书下来了,孔褒抵罪,孔母和孔融释放回家。

自此以后,孔融的美名传播得更广了。他继续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东汉末年最有名的大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