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克服焦虑症
10655500000035

第35章 药物治疗

其实焦虑症不是什么特别的疑难杂症,而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在经过精神科正规、系统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望获得良好的疗效,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一旦出现上述章节中讲到的问题,建议大家尽早就诊于精神科专科医生,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予以相应、有效的治疗。

焦虑症的治疗,临床上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还可联合必要的物理治疗手段,在治疗初期较快地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减少痛苦,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具有抗焦虑效果的药物,称为抗焦虑药,目前精神科临床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包括如下几类:

(1)抗抑郁药:下面提及的几种药物,都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但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而且已成为抗焦虑的一线用药。新型抗抑郁药已经成为临床抗焦虑药物的首选,尤其是广泛使用的“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较晚上市的艾司西酞普兰,以及具有双通道作用机制的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而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氯丙咪嗪等因毒副作用较大等原因,已经不再作为一线用药选择。美国、中国《焦虑障碍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

1)广泛性焦虑:常用药物包括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舍曲林、度洛西汀等。

2)惊恐障碍:常用药物包括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

3)社交焦虑(社交恐怖):常用药物包括帕罗西汀、丁螺环酮、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文拉法辛等。

这类药物抗焦虑效果肯定,无成瘾性、适合长期服用,能从根本上改善焦虑,不良反应较少,但抗焦虑效果见效慢,通常需2~3周后起效,常常需要同时短期合用苯二氮类药物,且价格偏贵。

需指出的是:这些药物在服药初期焦虑症状可能会一过性加重,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一般可随服药时间延长而逐渐缓解。使用时剂量需逐渐加量,可在早期联合使用小剂量的苯二氮类药物缓解焦虑。症状缓解后,建议继续维持服药1~2年。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时应咨询医生而不可自行停药,避免症状反弹。

(2)苯二氮

类药物:苯二氮类药物起效快,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抗焦虑效果肯定,价格便宜等优势,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因为这类药物具有成瘾性、容易产生依赖,且作用持续时间短,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临床上不作为首选。

所有的苯二氮类药物都可以抗焦虑,但因其效果和不良反应的不同,临床上常用的苯二氮类药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劳拉西泮:常用剂量是每次0.5~1.0毫克,每日2~3次。

2)阿普唑仑:常用剂量是每次0.4毫克,每日2~3次。

3)奥沙西泮:常用剂量是每次15毫克,每日2~3次。

这些药物属于短中效的苯二氮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好,镇静作用相对偏弱,对白天的工作影响较小。

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应注意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间断服药原则: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二是小剂量原则:小剂量有效就不用大剂量。

三是定期换药的原则:如果病情需要长期服用苯二氮类药物抗焦虑,3~4周换另一种苯二氮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避免依赖的产生。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苯二氮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

(3)丁螺环酮、坦度螺酮:主要是对社交焦虑效果好,无依赖性,缺点同样是起效慢,2~3周见效,临床上常与前述的抗抑郁药合并使用。

(4)其他药物:急性焦虑发作时可以临时服用普萘洛尔(心得安)10~20毫克,能够改善症状;黛力新多为非精神科专科医生所用处方,因其本身为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混合制剂,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迟发性肌张力障碍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精神科专科医生较少使用。

总之,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抗焦虑药物种类较多,需考虑患者的病情、既往用药经历、服药后的疗效、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同时也需要密切随访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逐步走向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