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克服焦虑症
10655500000021

第21章 社交焦虑症形成的原因

一般认为,社交焦虑障碍并不单纯由一种原因造成,而是某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心理学家发现,如果双生子其中之一患有社交焦虑症,另一个也同样易患社交焦虑症,这种相似性同卵双生子高于异卵双生子。事实上,社交焦虑症患者家庭成员中,患社交焦虑症的可能性是无社交焦虑症患者家庭成员的3倍,这几乎表明社交焦虑症似有“家族性”倾向。

(2)脑部传递物质失衡:科学家发现,社交焦虑症与患者的脑部传递物质失衡有密切关系。例如,负责调控情绪的5-羟色胺在脑内浓度降低,或者另一种脑部传递物质多巴胺较正常人少,这些都可以使患者容易出现社交焦虑症。

(3)家庭环境因素:如果父亲、母亲或他们其中之一患有社交焦虑症,那么,他们的孩子很可能会通过观察父母亲如何应对社交环境而受其影响,即成为社交焦虑症患者。另外,本身性格害羞、胆小、容易退缩,被父母过度保护或控制、经常被人嘲笑、欺凌、拒绝的儿童也比较容易患此病。

(4)重要经历因素:对某些人来说,社交焦虑症始于社交过程中曾有过的一次经历,例如,有非常严重的在公众面前演讲恐惧的人,有时会回忆当初演讲时体验过的一种突如其来的焦虑症状的暴发。

国外曾有人研究社交焦虑症的发展历程为:

(习得性焦虑、遗传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儿时缺乏适应能力的锻炼) (父母的排斥或批评、令人难堪或耻辱的特殊经历→预期性的焦虑)社交回避

由此可见,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可能增加孩子长大以后患社交焦虑的可能性。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是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就是由着大人的性子任意打骂(中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材”的古训)。其实,孩子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患了社交焦虑症,就是再聪明,又何谈成材呢?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素质教育及情商的培养,与重视及预防社交恐怖症的观点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