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送给青春期男孩的礼物
10655400000059

第59章 我怎么成了结巴

“小龙放学了?快过来,向成叔叔问好。他可是特意从老家过来看咱们的。”妈妈接过我的书包把我推向客厅。

“成……成叔叔你……你好。”我磕磕巴巴的说着。

“小龙都长这么大了,读几年级了?”成叔叔笑着摸摸我的头。

“读……读……读八年级。”真想赶紧逃离这里,和陌生人说话总让我觉得浑身不自在。“叔叔您……您坐,我去写……写作业了。”说完赶紧逃回我的小屋。

“小龙这孩子挺不错的,但是怎么说话有点结巴?”隔着房门听到他们还在讨论我。

“是呀,今天这孩子怎么了?平时不是这样的呀?”妈妈忧心的说。听着他们的话我才意识到刚刚说话又结巴了,这让我想起前两天在班里发生的一件糗事儿。

课间的时候,学习委员拿着一道数学题让我帮着讲讲。要知道她可是我们班的班花,平时骄傲得不得了,我们背后都称她为“孔雀公主”。这次骄傲的公主居然来向我这个小平民请教,颇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我仔仔细细的把那道题讲完,长吁一口气,准备等着她的称赞呢,没想到她来一句“小龙,你怎么说话结结巴巴的,讲得断断续续的我也没太听懂。我自己再琢磨琢磨,谢谢你啊。”我当时都囧得无语了。

这事儿被我那帮哥们知道后,一直在嘲笑我,说我定力不够,见到美女竟然变结巴,这让我很是郁闷却又没有办法。而今天又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明非常想流利的说话,甚至试图让自己把话说得完美无缺,结果结巴得更厉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我要变成结巴了?

爸爸告诉你:轻轻松松抗结巴

结巴是口吃的通称,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

常见的口吃有两种情况:

一是发展性口吃,是由于青少年语言能力发展或发音器官的不成熟等自然原因影响而出现说话结结巴巴的现象。这种口吃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只要处理得当,一般会随着发育的成熟而自行消失。

二是心理性口吃,即由于某种心理上的障碍而诱发呼吸肌、喉肌及其它与发音有关的器官的紧张与痉挛所造成的。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心理过度紧张,情绪焦虑,恐惧害怕或是突然受惊吓等。

显然你属于后者。那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摆脱口吃的烦恼,使说话不再结巴?

首先,要正确对待口吃。

严格来讲每个人都有过口吃现象的发生。当情绪紧张、呼吸急促时常会发生口吃现象,但自己不一定感觉到有口吃。口吃不是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我们要顺其自然,允许口吃的存在。只要在心理上正确地对待它,用一种豁达的心态与同学们交往,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锻炼,充满信心,口吃是完全可以通过心理的调整而克服掉的。

第二,转移注意力。

口吃是正常人都有的一种生理反应,一般的人是不会注意自己讲话中的口吃现象,而有的人很在意,并一直想改掉它,克服它,结果是越想克服,口吃就越严重。如果说话时转移注意力,可能你就不会想到你的口吃,说话的时候也就没有问题了。比如以唱歌方式说话,或跟着节拍器说话,或者说话的同时,扳手指、挥舞胳膊,或跺脚等等。

第三,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

如果口齿很严重,就该重视起来,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这种训练包括肌肉松弛训练、呼吸均匀训练、谈话训练、语速控制练习等。如果碰到要开会发言或在某种场合下要独立表达意见,可以事先在家里或无人的情况下反复大声地练习,使表达非常有逻辑、有层次,没有多余的废话,做到心中有把握后再去发言,往往能取得较大的成功。

第四,争取别人的支持。

找信赖的家人和朋友帮助你进行持续的练习,渐渐克服口吃的心理障碍。在取得成绩的时候赞扬一下,通过鼓励有助于你继续坚持直到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