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为了大地的丰收
10654400000031

第31章 老红军李承祖回乡参加劳动

早年参加红军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李承祖,不讲功劳,不要待遇,于1959年离开了部队,把行李背回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第二天他就到公社去报到。年轻的公社书记在满头花发的革命长辈面前,面有难色地说:“老李,您看搞什么工作合适?”

李承祖爽快地说:“一切听从党安排!”

公社书记想了想说:“公社鲜鱼加工场,您愿意去吗?”

李承祖笑呵呵地回答说:“我从小生在水乡,知鱼性,识水情,合适,合适。”

从这天起,李承祖担任了这个场的场长。他这个场长并不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每天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很快就掌握了场内的生产情况。

几天过去了,他开始对工场的工作进行改进:鱼缸要分类排队;晒鱼要大小分开;晒鱼和收鱼都必须注意卫生等。他每天都参加加工场里的劳动,剖鱼、刮鳞、盐腌,他样样在行,而且干得比别人还快。大家都说:“他呀,还是当年红军那个样,劳动本色没有丢!”

后来鲜鱼加工场停办了,他又去澹水河上摆渡。站在澹水河边,他想起了当年和战士们划着竹排抢渡金沙江的情景。心里想,那时是为了革命胜利而“抢渡”,如今,是为人民的方便而“摆渡”,一定要拿出当年的劲头,撑好这只船,不能让人民感到有一点不便。

他撑船极为尽心,把铺盖也搬到了船上,还让老伴把饭送到船头。不论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有人要渡河,他就什么时候把船划过来将人送到对岸。

越是节日来临,船就越忙。李承祖从不肯休息。1965年的中秋节,李承祖的孩子得病死了,他把孩子安葬后,就含着眼泪上了船。下午他的姐姐来了,老伴几次催他回去,可他只顾在河中往返地划着船,直到两岸不见一个人影才离开。

在这条河上,在这只木船上,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李承祖不居功自傲,不求特殊,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寒暑,在风风雨雨中,一摆渡就是5个年头。有人扳着手指算了一下,这5年间他渡送客人达20万人次,在水上走了25000多里路。

人们都称赞李承祖,说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上又走了一个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