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为了大地的丰收
10654400000029

第29章 王震在南泥湾参加大生产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残酷“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根据地财政经济出现了极大困难。为战胜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决定发扬勤劳节俭、埋头苦干的精神,动员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1年春,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开赴南泥湾,在王震旅长亲自率领下,全体将士搭起帐篷,挥舞镢头,开荒种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王震旅长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劳动。

有一天,他挑着担子,嘴里哼着陕北小调,给地里的战士们送水。

王震脚步飞快,当他走下陡坡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滑了一下,把脚扭伤了。他忍着痛,平稳地把水桶放了下来。这时,战士们纷纷跑了过来,把他搀扶起来。王震的脚扭伤得很厉害,经过医生的治疗,一星期之后才消肿。

他在养伤期间,还十分惦念着大生产的情况,经常听生产进度的汇报,还再三嘱咐把那段路修好,以便于同志们行走。干部和战士们都很受感动和鼓舞,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倍增。在王震旅长养伤期间,开荒种地的进度更快了,大生产运动更加热火朝天。

王震带头参加劳动的模范行动,有力地鼓舞了正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奋战的千军万马。359旅的全体将士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南泥湾这片荒原,到1943年,开荒已达138000亩,把草莽丛生的南泥湾建设成陕北的江南,使这昔日的荒山野地变成了陕北的米粮仓。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面打仗,一面生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解放区军民渡过了严重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我时刻也不会忘记参加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