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10653000000069

第69章 实施快乐教育,教师心理障碍令人担忧

心理问题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不久前,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检测结果,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另据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

“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觉自己是在耽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这是去年7月,陕西省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患严重心理障碍疾病服毒自杀前留下的遗书。

教师心理障碍,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一、教师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而教师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复杂,但大体上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1.教师心理障碍产生的内因。

一方面,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入行底子不太理想,不少是高考的低分或没机会进入理想学校的失意者被强行拉入师范院校的,如此铸就了他们心理的弱势感。(愿老师们别发怒)

另一方面,从教师工作的特性来看,有专家认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学活动往往又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抑郁的心理倾向,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导致心理问题。

2.教师心理障碍产生的外因。

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师的心理障碍主要来自于压力,教师的压力可谓是多方面的。

(1)来自于学校内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压力。

不少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按其成绩进行排名,不仅学生排,老师也跟着排,谁教的科目在全市、全区、全校得了什么名次(有的地方好一些,不对学生公开排名仅对教师进行排名),大家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名次低的,开全体会议时影射或点名批评,甚至作为待岗、下岗的依据。在此重压之下,教师的心理能保持平衡吗?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危机。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气,总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辛苦教书育人半辈子,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往往将心头的无名之火发泄到无辜的学生身上,导致各种各样施暴行为的发生,甚至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2)来自教育工作特殊性的压力。

有位老师说:“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1

还有一位老师说:“我也是一名一线教师,我同样有着心病,我睡不好觉,梦里总有学生摔坏了、课讲得不好了等让我心惊的事,常常是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这样的梦惊醒。因为现在规定教师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负责,而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惹出一些让你防不胜防的突发事件。我每天都在担心一些没有发生的事,精神总是不佳。我爱自己的职业,我希望能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如果职业的压力不是这样大,我会更喜欢这份工作,也会做得更好。”

这两位教师的这番话反映出在当前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3)来自社会的压力。

一方面,教师此行工资待遇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5年教师平均工资5435元,在16个行业中仅列第13位,显而易见,我国教师属于低收入阶层。而且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有的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任意克扣工资的现象(有的摊到教师头上的集资、捐款每年高达2000元左右),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工资拖欠现象还非常严重,近来,一些城市学校也开始出现了“拖欠”问题,教师的情绪和积极性因此受到了影响。

另一方面,教师承载了社会、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这加重了教师心理的负担。在这些情况下,一些教师的孤独、无助、穷困、焦虑、自卑乃至绝望的不良心理油然而生!

二、解决教师心理障碍的对策

减少和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科学管理,以及教师个人的个性塑造等。

1.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准入门槛。应该承认,在现行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后,更是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应该从源头上抓起,采取种种措施吸收各方面素质优秀的人才进入师范院校,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国家有关部门是否应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修改和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2.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教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工作过重,竞争激烈,事多就难免有错,作为文化人,他们又显得特别自尊,因此他们更需要来自领导的人文关怀。教师又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特别是他们中的优秀骨干分子,都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都有着成为名师甚至教育家的冲动和梦想。作为校领导就应该保护、鼓励这种积极性,尽量采取种种措施使他们脱颖而出,圆他们心中的梦想。因此,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进行人性化管理。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爱护,少一点挑剔;多一点人性,少一点奴性。

3.真正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安居才能乐业,教师也是人,需要基本生活保障,同样也需要发展,教师不应该成为贫穷苦难的代名词。解放前,一个大学教师拿200块大洋,就可以养活一家几十口人,可以住洋房用小车。更重要的是,有了足够的经济收入,就有了蔑视金钱和权贵的资本和勇气,从而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让优秀教师过上优质生活,是不是也应该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呢?只有经济地位的提高,才可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只有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才可能让教师职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也才可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行业。

4.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适当进行心理检测和心理咨询,从而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教师肩负着“塑造新一代国民”的使命,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新世纪的教师应是人类的终极关怀者,新世纪的教育应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是未来教育非常强调的终极目标之一。未来社会评价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程度的尺度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国民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善等也被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古人云:师者乃人之楷模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全社会的表率。在心理素质方面教师也应当高于和优于其他行业的人,不然如何能担当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