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053

第53章 古代机械大师──马钧

马钧是我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发明的新式织绫机大大加快了我国古代丝织工业的发展速度,为我国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某础;而他创制的龙骨水车一直被我国农村历代沿用,在农业生产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马钧(220~265),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县)人,伟大的机械制造家。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他一生致力于机械的发明、改造和制造,为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曾获“天下之名巧”的誉称。

发明新式织绫机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了简单的织绫机。这种织绫机有一百二十个蹑(踏具),人们用脚踏蹑管理它,织一匹花绫得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提花,要把经线分成60综,而每一综必须用一个蹑操纵,工作起来手忙脚乱,速度很慢,而且容易出错。

累得满身流汗,生产效率还很低,就下决心改良这种织绫机。于是,他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对旧式织绫机进行了认真研究,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式织绫机,简化了踏具,改造了桄运动机件(即开口运动机件)。马钧把原来六十根经线的六十蹑改成了十二蹑,这样一来,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织马钧看到工人在这种织绫机上操作,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马钧久成功地创造了“水转百戏”。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以水力推动,使其旋转,这龙骨水车的创制样,上层的所有陈设的木人都动起来了。有的击鼓,有的吹萧,有的跳舞,有的耍剑,有的骑马,有的在绳上倒立,还有百官行署,真是变化无穷。“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说明马钧已经熟练掌握了水利和机械方面传动的原理。马钧在手工业、农业、机械等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三国

马钧曾在魏国做过一个小官,经常住在京城洛阳。当时在洛阳城里,有一大块坡地非常适合种蔬菜,老百姓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可惜因无法引水浇地,一直空闲着。马钧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实现了老百姓的愿望。马钧创造的这种翻车,使用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侯向外排水。这就是龙骨水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一直被我国乡村历代所沿用,直至实现电动机械提水以前,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水转百戏”的研制

一次,有人进献给魏明帝一种木偶百戏,造型相当精美,可那些木偶只能摆在那里,不能动作,明帝觉得很遗憾。就问马钧:“你能使这些木偶活动起来吗?”马钧肯定地回答道:“能!”没过多久,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家,就是

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也不多见,

堪称一代机械大师。

延伸阅读

马钧在军事上的机械发明

三国时候,魏国和蜀国经常打仗。蜀国大军事家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曾发明了一种可以把箭接连发射出去的连发射远器——连弩。它每次可发数十箭,威力很大。魏军在战场上拣到,颇感惊奇。当时已经年老的马钧看到连弩后,认为这种兵器很好,说:“巧是很巧了,但还有不到的地方,如再改进一下,威力还可增加五倍。”于是,他便将连弩进行了改进,果然效果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