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023

第23章 地理探险家玄奘的名著──《大唐西域记》

玄奘是我国唐朝时期杰出的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对研究古代中亚及南亚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是印度佛教史研究的难得资料。

玄奘(602~664),俗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我国唐代伟大的佛经翻译家、地理探险家。玄奘自幼聪明异常,有很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8岁多就开始诵读佛经,并且在父亲的影响下,养成了广泛研究各种学问的兴趣。久而久之,玄奘萌发了出家为僧的想法。恰在此时,隋王朝要在仅13岁悟性极高的玄奘被大理卿郑善果破格录取。

617年,玄奘离开洛阳,先后游历四川、湖北、长安等地10余年,遍访名山大寺,质疑问难,寻求佛学真谛。在他发现各种佛学流派中所存在的对佛典精神的不同理解后,遂产生了前往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求取真经”、以探求佛学本来面

目的想法。但由于当时唐王朝刚刚建

立,面临着西突厥入侵的威胁,因此

限制私人西行,朝廷没有批准玄奘西

行的请求。 627年,28岁的玄奘与一

秦州(今甘肃天水)和尚为伴,离开

长安,开始了他的万里孤征。

经过两年的艰险旅程,玄奘到达

了印度,拜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百岁高

僧戒贤法师门下,刻苦参研佛法,数

年间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因此

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但也因此招

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

一天,一名外道僧人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宣称如果有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他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寺中众僧皆闭门不出,任凭他大叫大骂。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走到寺院门前,将五十条经义丝毫不差地讲解了出来。外道僧人面如死灰,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剑准备自刎。玄奘制止了他的的自残行为,并在他耳边仔细叮嘱了几句,外道感恩戴德地去了。经此一事,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

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谢绝了戒日王和那烂陀寺众僧的挽留,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18年,是一次艰难而又伟大的旅行。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回国后,遵照唐太宗的旨意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下来的旅途所经各地情况的汇编,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该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东起中国新疆、西至伊朗、南到印度半岛南端、北到吉尔吉斯斯坦、东北到孟加拉国这一广阔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科学地概括了印度次大陆的地理概况。特别是对各地宗教寺院的状况和佛教的故事传说,都作了详细的记载。对研究古代中亚及南亚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该书也是中亚和南亚考古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考古学家曾根据书中提供的线索,发掘和鉴定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址和文物。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遗址,就是据该书提供的线索发掘和复原的。

延伸阅读

对《大唐西域记》的研究

19世纪以后,随着欧美等国的殖民地开发,世界东方学兴起,玄奘的著作因之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重视,为之注疏、翻译、研究和引用者络绎不绝,对玄奘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也就从这时起,玄奘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外国学术界最早对玄奘的研究,不是因他的译经事业,也不是因他在唐朝建立了法相宗,弘扬了佛教,而是因为他到印度求学取经后回来撰述了《大唐西域记》一书,里面介绍了不少南亚地区各国的情况,对古印度考古研究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