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玉错
1065100000008

第8章

“你的病,我也不是不知道,只是按理这么多年也该调养好了。日后的药,只吃鸳鸯给你拿来的,别个的药一概不要吃,记得没?如今也不敢找太医给你看,至于缘故,日后要是你不知道,我再告诉你也不迟。但只一点儿,一定要自己放宽心,好好保养。要不我也对不起你父母。”贾母说着便哀戚起来,看着外孙女儿想起女儿来,心里不由得难受。

“老太太言重了,妹妹不过一点儿旧疾加上近日天凉,有点儿风寒而已。不过再歇息一阵子,等开春天暖了,也就该好了。说起姑妈,可不是老太太自己伤心又让妹妹难过?”凤姐儿赶紧打岔劝道。否则一会儿就该开酱油盐铺了。

“也是,怪我老糊涂了,好好儿的,看着玉儿就想起你娘当初的情形来。不过这病……这会儿我也没了主意。都想着你好起来,可好起来也是祸;这么拖着,也不是福,这可怎么办那?”老太太边说着,到底忍不住还是哭起来,想是也憋得久了,或是着实难办。

这一哭,将一屋子都惹的呜呜咽咽起来。紫鹃鸳鸯忙到外间去烧水预备,一会儿好给主子们洗脸收拾,眼里却也哭个不住。好好儿的一个姑娘,如今病到这个份儿上,如何能不叫人揪心?雪雁和王嬷嬷哭得更厉害,忍了这许久,见黛玉这一回倒下去,比以往格外严重些,早都没了主意,这会儿终于哭出来,可想而知哭得什么样子。

“外祖母言重了,都是我不好,让外祖母操心。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难道外祖母忘了这个不成?我虽然气虚体弱些,但也还清楚着。有道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既然如今四处都那么胡猜,以为我不尊重,我就偏要撑着。”想起宝玉说的那句‘你好好儿的,我才能好好儿的’,或者,命中另有什么东西,让她在熬着最后一口气,黛玉勉强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话,便又喘着粗气儿不行了,脸也憋得通红,只是眼圈虽红,却没有泪。

“玉儿,好,外祖母不说了。你好好歇着,会好起来的。我再好好想想,会有法子的。定不肯叫你受这么多苦的。”见黛玉喘着粗气儿,贾母赶紧收了泪,忙安慰她。又让李纨过来给黛玉顺气儿,免得一口气儿上不了,就不好了。

“林妹妹也别着急,老太太也只是操心而已。你也好好儿歇着,还只这么急,看老太太可不是更着急吗?”李纨轻轻的给黛玉抚着,又喂她喝了口水,才略略好些。

“要我说林姐姐还好着呢,不过是一时气症,等过些日子也就好了。我们还说好要重建桃花社的,大概等桃花开了,也就该好了。”探春赶紧安慰道。

“桃花社?只怕……”老太太开了个头,一脸的忧郁,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或者不想让这些孩子知道那些错综复杂的缘故。或者,害怕她们会吓一跳的。是的,此事太过凶险,如果不想好对策,只怕仓促间容易出错,到时候更难收场。

话音未落,外面报大太太和二太太还有珍大奶奶来了。众人进来先给贾母行过礼,才上前打量着黛玉的情形,客气的问候几句。

邢夫人叹道:“看着还好,只太医都怎么说呢?要是缺什么,尽管遣人告诉我去。我这个做舅母的,没能时常多照应甥女儿,让甥女儿受苦了。”

难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谁将死啊?离死还远着呢。

王夫人道:“鲍太医的药不是说吃着还好的吗?这几日怎么又厉害了?”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似乎,她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病急乱投医,这会儿也别乱吃药了,免得药性相冲。只管吃一样,过几日再另找个太医来看看,好好开个方子抓几幅药,也就该好了。”贾母淡淡的道,不过话虽轻,意思却清楚的很。想来宝钗送药的事儿她也听说了,或者还有更多。

“老祖宗说的是,媳妇儿看鲍太医也不错,以往也是他看得,不如一会儿就请他来。甥女儿的病也拖不得了,虽说不是什么要紧的病,可拖着自己受罪,老祖宗也担心。”王夫人赶紧起来应道,又看着黛玉的情形说。

黛玉刚受了那阵子急气,这会儿才缓过来能好好的顺口气,脸色白的跟外面的雪差不多,没有一丝血色。看着王夫人,也当作什么事儿都没有,却也忍着不说话,左右她就是生病。而且老太太在,她能省口气,为什么非要逞强?而且自从那事儿之后,还有旁人的话语中,黛玉似乎也听出点儿什么了。是的,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完全瞒住?

“鲍太医看过了也不见好,还是请王御医来一趟吧。不敢这么试试看,再拖着了。”老祖母一脸慈祥的看着黛玉,眼里满是担忧,让王夫人不好拒绝。

“只怕御医不好请,难道让甥女儿还这么熬着吗?”王夫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热心。

“再说吧。玉儿也不是什么要紧的病,大概是今年园子里人少,懒散了,旧疾复发没注意,让紫鹃她们好好注意一下,渐渐的也就该好了。听说前些天不是好点儿了吗?是不是凤丫头你们来搅扰了你妹妹了?玉儿病中,不大舒服,偶尔来看看,心意到了就行。要是有什么缺的,赶紧添上,也就是了。别打搅她休息。”贾母给黛玉掖了下被子,淡淡的道。

“老祖宗说的是,妹妹最该静养的,媳妇儿还有事儿,要是老祖宗没什么吩咐,媳妇儿就先告退了。”王夫人赶紧起来告辞。

贾母点头道:“你忙去吧,最近事儿多,也好好照顾自己。我再坐一会儿也该走了,玉儿身子弱,很该多歇息才是。”

待王夫人走后,贾母又交代了一番,便带着别个都走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里佳人病重不起,那边佛爷也得了消息。

且说佛爷那天在酒店遇见倪二,二人投缘,竟然各自就当了兄弟一般。这日一大早,佛爷正想着从倪二那里打听点儿消息,谁知倪二一大早也来到客店,请佛爷到他家去叙话。可不正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有缘千里来相会么?

倪二家里,倪二媳妇儿治了一大桌酒菜。闲话少提,只说那日倪二匆匆忙忙,说他有事儿,便匆忙走了。这会儿坐下来,佛爷便赶紧问问,也算是找个话头。

“多谢兄弟记挂,原是个街坊邻居问我借些个银子,简单说来就是这么个事儿。要从头说来,却长着呢。看兄弟像是有事儿来的,不如听兄弟先说吧。我那事儿也不打紧,倒是兄弟,如果有事儿,二哥我两肋插刀,在所不辞。”倪二三碗酒下肚,渐渐的就有了几分醉意,话也多起来。这没一会儿,就兄弟又两肋插刀起来了。

“我也不是什么要紧事,等二哥说完我再说不迟,左右这天儿闲着也是闲着。”佛爷道。

“也好,推来让去的,不像爷们。我是主,我先说。”倪二也不客气。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倪二也不嫌啰嗦,或者果真跟佛爷有缘,先将与此事有关的贾家还有一应亲戚都介绍清楚。还有贾家的家境、人口、势头、行事等,都略略介绍过。才转入正题,原来是贾芸找着他,想借一百两银子。小门小户的,一百两银子,一辈子都足够了!为此倪二才问明缘故。

原来贾家要办喜事儿,虽然宝玉还没功名,但乃是国公爷的嫡系后代,又是娘娘的胞弟,这婚事便可着劲儿要照好了办。不仅王夫人这么交代,上下也都这么想的。那些管家也尽量筹办,唯恐事儿办的不体面,让他们也失了面子。

这要说也没贾芸什么事儿。只是事儿总得有人办啊,于是就找到他了。以往办事儿是自己往上贴,连父亲都叫;这会儿可不一样,往外安排,找着谁,还不好推。

原因很简单,就是官中不给银子,却要他们办事儿。这不是没有的事儿嘛,让大男人为无米之炊?可上头说了:以往大家都得过好处,也不能光吃好处。这会儿的事儿也不是没好处,不过得等些时候,等上头有银子支使开了,自然就有了。这么说要说也没错,于是各自硬着头皮也就去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各人的本事。有的以往得的好处多,家底已经殷实,这会儿垫些也不要紧。有的就往下压,榔头打凿凿打木,一个一个往下传。而且对底下那些买办或者供货的也说了:大家也都是赚过的,这回先供着,等有了自然也就给了。

还有些没家底又接了新事项,没得依仗的,便仗着贾家的名头,到了人家店里,直接就要多少东西。店家要是不依,便动手打砸指使起来,那些可怜的店家,只好自认倒霉。想要告状,大概官府听说是高贾家的,不是不理就是发回,或者,干脆将告的人打一顿了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