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玉错
1065100000351

第351章

听佛爷婉言道破,黛玉一惊,却已经明白了大概,当下不语,且看大皇帝如何接话。大皇帝,果真不好接,愣了半天。太上皇赶紧解围道:“林隐龙不过是个市井,就算再有能耐,召入朝中总归不大好看。老错也不用赌气了。”

嘿,原来太上皇还不知道其中的关节。大皇帝等了半天,只得老实交代道:“林隐龙……老错,还有玉儿,当初就没说实话。他是前科江南的解元。朕还奇怪,堂堂解元为何不入都应考,原来是个假的;真的在玉儿府里。这也是前些日子各地送中举名单来的时候朕无意中想起来的,当初就觉得林隐龙的名字耳熟。”

“竟然有这种事情?!”太上皇瞪着两眼,一股气,老脸憋得通红。老人家生气总有老人家的道理,只因由此可见,如今的吏治已经败坏到了何等程度。瞪了大皇帝好一会儿,才无力的摇头叹道,“这事儿,朕做个中人。玉儿和老错就不用介入了。林隐龙,若是玉儿愿意,就借皇上三个月。只管这一科取仕。他历经世态炎凉,阅人无数,自然有办法。但皇上得记住,不论他所举之人好坏,不得追究他的责任,拐弯抹角也不行。”

好好的一家人相聚,被大皇帝几句话破坏了,皇太后不悦道:“玉儿就借给皇上,否则皇上也不甘心,但是就这一次,下不为例。老错,你也别赌气。住几日就回去看看,也好好和林隐龙说说。记得太上皇提起过他,只怕和玉儿是一个脾气,不爱干涉朝政的。等今科的事儿完了,容他依旧躲在府里,什么都不管。闭门谢客都行。”

唉……哪里有那么容易啊!

佛爷和黛玉对视一眼,无比哀怨。但太上皇和皇太后都已经开口了,还是回去劝那头吧。

这日一早,二人坐着凤舆大轿,便回府来。

两府早已收拾停当,恭候多时。这会儿中门大开,直接将凤舆迎进内仪门迎乐堂前停了,陈公公和九儿扶着黛玉出来,早有湘云和惜春跑出来,一左一右,挟持着黛玉就往里走。后面跟着鸳鸯和李纨等,还没等黛玉开口,又有**抱着几个小儿过来,还有个满地跑的。

才刚还有些满腹滋味儿,这一下子……黛玉回头看看佛爷,见他装模作样和林隐龙说得正好,蒋玉菡和卫若兰穗儿已经打开了。回到自己府中,自有那些养了千日的兵们侍卫。他们几个也难得轻松一下,便都旧病复发,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会儿就不见了人影,也不知到哪里算账去了。这里众人也懒得搭理,自进屋说话去。

双思音儿现在已经长大不少,而且跟了黛玉将近两年,习惯脾性也都清楚,竟然比疏影等服侍的还好。说实在的,若是无人提起,一时半会儿都不会想起她。当下到得堂中,众人也不急着行礼,而是先服侍黛玉和佛爷更衣歇息片刻。随行来的太监等早有人接下去歇息,谁知一错眼不见,便都跑到园子里去了。

这里鸳鸯和李纨亲自奉上热热的红米粥,另有烟笋等小菜佐餐。看着黛玉吃得香,湘云也吃了一碗,笑道:“林姐姐,这还是九儿他娘做的。用的都是园子里的东西,还有那辣藕和腌玫瑰花,都是园子里出的。嬷嬷们细心,将修剪的枝儿上带的,还有快开败的都收起来,除了自己吃,也有许多富余,鸳鸯姐姐便让她们拿去卖。”

黛玉将碗交给音儿,看着众人,其乐融融,不禁点头笑道:“你也学会过日子了?大嫂子,你现在可好?许久不见……兰儿呢,怎么不见?”

看着佛爷也吃过了,众人才忙过来行礼,陈公公和九儿等早扶起来了。李纨这才恭敬的回话道:“回公主,罪民现在很好,多谢公主厚恩。”说着便跪下来行大礼,黛玉忙站起里,李纨道,“回公主,罪民这一礼先是为自己,能得苟延残喘,如今更是衣食无忧,寻常与往日无异,都是托赖公主仗义相救。这一礼是替凤丫头行的,还请公主先受了,罪民好说话。”

凤姐儿?黛玉缓缓的在榻上坐下来,受了李纨的礼,又忙让陈公公扶起来,又要让她坐,一边儿叹道:“这事儿,也不是我做的,都是巧姐儿。可惜……凤姐姐却……”

李纨在一旁脚踏上坐了,恭敬的道:“回公主,这也是她福薄,也算是够幸运的了。不仅平了罪名,还得五品诰命。临走的时候,她曾一再托付我:只说富贵福禄都不要紧,来了留不住,去了还能再来。唯有这姐妹的情分,不仅难得,也更该珍惜。她很惜福,最终在链二怀里走的,链二还为她守孝三年。原说今后再不重娶的,奈何凤丫头将平儿托付给他,链二只得应了,但眼下还没动静。前些时候回南时我让平儿去服侍他,到底细致妥当些。

凤丫头走的当夜又来给我托梦,叮嘱我说原本想给公主托梦的,奈何周围佛光太甚,她一介寻常离魂,近不到跟前,只得重又回来托我。让我要替她当面谢过公主,另外还有几句话送给公主:‘三生石畔绛珠草,灵山顶上菩萨身。相结百年享福禄,佛祖最怜惜至真。’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凤丫头说公主和驸马必定知道。又劝我们该做的事儿要趁早,不想做的事儿一定不要勉强,他日自有结果。”

黛玉和佛爷都是一愣,这菩萨,不就是佛爷吗?怎么又有个绛珠草?黛玉,愣愣的看着李纨,过了好一会儿,脑子一转,既然她是绛珠草,那……算了,既然托生于此,是不是又如何?她还得过她的日子,唯一的就是对小佛爷的事儿放心了。再一想,这等事情,若是让大皇帝知道,不知又要兴出多少事儿,遂点点头,淡笑道:“凤姐姐也会咬文嚼字了。”

众人正听了个云里雾里,一听这话,都不由得笑起来。李纨一愣,心下似乎明白,也笑起来,回道:“回公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概是她从哪里听来的几句,好容易学对一回。”

黛玉点点头,看着众人,既然已经过去,而且如今又是年下,不如松快一些。刚巧见**又抱着鸳鸯两个儿子过来要给黛玉见礼,黛玉摇头笑道:“你们倒是省事儿,一下就是二子,只需摆一回酒,礼却都是双份儿。对了……”皱皱眉头,看着惜春笑道,“听闻你姑娘要许配给他们,可挑好哪一个没有?别到时候让两个小子抢,却有些不大好。”

众人一愣,都忍俊不禁。惜春忙道:“林姐姐,父母之命,她父亲才回来,还没允呢。”

鸳鸯笑道:“呸,一个姑娘看的金凤凰似的,还推三托四,将来就是他们俩小子看上了我也不准。到时候可别来求我。”说着又看着黛玉笑道,“回公主,昨儿他老子还说,想让公主给他们取个名儿,借借公主的福气,将来一生平安。”

黛玉摇头笑道:“他老子原是秀才解元,取得名字好着呢,我不来献丑。”

林隐龙吃了一惊,这事儿……怎么说开了?佛爷是递过话,大皇帝也召过他,可他不是还没应吗?想了一下,忙问道:“回公主,这话,怎么说?”

黛玉看着他,递个眼色,笑道:“我原本不想管的,但想起凤姐姐那句话,‘该做的事儿要趁早’,你既然有这个才干,又有这等抱负,为何不放开手脚做一回?将来若果真不愿意了,便是天王老子也不管他。皇兄那里我去应付,就不信他果真能强人所难。”

李纨等都不知道他们说的什么,忙和**将几个小儿抱走,一边儿说话去。

林隐龙才沉思道:“回公主,臣……原本是有些想法。毕竟处身在这天地间,如何能果真置身事外?朝廷纷争,臣原也无心过问;但每每夜间想起当年落魄之事,依旧心有不甘。如今臣得遇明主,翻身为人了,可天底下又有多少像我一样的士人,依旧在苟且偷生。如今既然皇上想起来了,意欲有所作为,‘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臣虽然不敢自比许由,但略尽绵薄之力还可以的。”

黛玉感喟的点点头,叹道:“我也不想管那些事儿,毕竟……林家的事儿,你大概都是知道的。还有我父母的事儿……可若是我不管,世间贤良难觅,必定会有更多的人会沦落到我这个地步。我不是菩萨,不想救世;但也不怕事儿,既然皇兄提到这,就略微作为一番。天地良心,我们总不能仅为自己活着;否则沿途也不会有那些美景。”

佛爷赞赏的看着黛玉,点头笑道:“既然不想深管,也不能不管,不如就如此浅尝辄止。阿龙,你……大概已经有打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