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玉错
1065100000311

第311章

次日无事,兼之众人又都忙着赶路累了这些时候,外面又下着蒙蒙细雨,黛玉和佛爷干脆让众人都留在屋里歇息,想睡觉的只管睡够。他们自己也睡了个饱。

但伴驾而来的大多年轻人,之前也歇了两日,这会儿见到个这么好的所在,哪里还用睡觉?有道是“秀色可餐”,拙政园既号称天下第一园,除了荷花之外,另有无数可赏之处。既然不用当差,众人无不三三两两,流连忘返,徘徊驻足在亭台楼阁假山花树之下,无不惊叹连连,恨不能劝说的黛玉日后就留在这里。虽然宫中亦有各样精致,但与此比起来,总觉得欠缺些什么。便是大观园,其建造也比不上这里。

当然,这里可是有些历史了。几易主人,但从未停止对其进行精益求精的追求。不停的请名师大家指点设计更改,而且此园的建造,本就是为的怡心养性,而无丝毫的夸耀或者功利在其中,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带着这种格调。

重阳佳节,众人登上绿琦亭。山不在高,但贵在精。小小的假山,居高零下,将周围的湖光山色秋日胜景尽收眼底。亭也不大,但稍微紧凑些,也能摆下五六席位。实在摆不开了,菊花酒、黄酒以及蟹就放在山下煮,煮好了送上去,不过几步路,倒也便宜。

黛玉一早便起来,宫里的节礼果真又送了三次,最后的便是才送到。宋公公似乎格外高兴,大概是上次黛玉的画让他也顺便得了许多好处,或者是也能借机到江南一游。便是只能呆几天,但这送节礼的差事可是难得的美差,两头都有赏赐;而且几日内是可以好好逛逛的。除节礼外,还有苏州府准备贡上的各色东西,圣意让他们都拨一份先给黛玉。甚至南边贡上的各色东西,也都单另预备一份直接送来。

一会儿又有秦知府带着上次见过的几位属官来贺节,又有太湖最新鲜肥大的螃蟹,还有附近出产最好的菊花酒及黄酒,都多多的送来。幸而远香园地方大,也不怕堆不下。又有陈公公打点赏赐,虽则繁琐,倒也有条理。

只等这一通忙过,佛爷才牵着黛玉,在园子里慢慢逛了一圈儿,搂着她笑道:“玉儿,看了这里,我倒是犹豫,咱们是该留在这里,还是留在鹿邑,或者再换个地方。”

“你不是说还有仙境一样的地方吗?这里和鹿邑比起来,我倒是想,天底下好地方大概也多得很,我倒是要好好逛逛,挨个比较一番。而且若果真每年都要回京,那每年都要经过许多地方,不如每个地方都去住些日子,好不好?”攀这他胳膊,站在石栏杆上,居高零下的看着佛爷,这种感觉真好。

“好啊,只要玉儿喜欢。如今官道修得也好,便是远些的地方,一两个月也就到了。便是算上往返,每年也还能到许多地方。玉儿……怕不怕累?”紧紧搂着她的腰,免得不留神掉到池子里,或者被风儿吹跑,可了不得。

黛玉低下头看着他,又摇摇头,笑道:“不怕。有驸马爷打点的这么精细周到,我不过享受而已,累不着我的。只是……有时候看你总是忙,又要顾着陪我玩,会不会累到?出行总有许多的事情要准备,不比在家,你又不肯我操一点儿心,若是累了……嗯,就告诉我吧。我也可以帮忙的,免得被人家说吃白饭。”

佛爷亲着她鼻子,笑道:“没事儿,都有他们去做的。而且有人借着天下四处去的功夫,顺便互通有无,做些贸易,得些利息,两不耽误,乐此不彼。咱们只管好好乐着,那些事情让众人忙去,恩?”小心的弯下腰,凑着她的唇啄一下,笑问道,“昨儿的蟹还不错,可是为何要吃菊花酒,玉儿不是说黄酒佐蟹最好吗?”

黛玉直起腰来,双手支着他肩膀,摇头笑道:“两个不一样的。蟹性凉,寒凉伤脾胃,吃了很难消化;因此要吃些煮好的黄酒,不仅去腥味儿,而且活血祛寒、暖胃消食。吃菊花酒则是另有讲究。今儿是重阳节,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又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在民间总以为菊花可以避邪消灾祸,又象征长寿,都要吃的。”

佛爷点点头,又弯下腰咬着黛玉耳朵笑道:“玉儿,今儿我也要多吃些酒,玉儿也多吃些,好不好?”口气中的暧昧,可见别有用心。

“吃那许多酒做什么,你昨儿吃的还不够啊。”黛玉娇羞的低声嗔道,“半晚上也没醒。”

“玉儿不喜欢吗?今儿我还要多吃些蟹肉,免得到时候饿了没劲儿。”佛爷依旧小声笑道,“我可不想让穗儿和林隐龙抢了先。再说了……”咬了下她的唇,佛爷奸笑道,“听说还有人敢想着玉儿,我可得看好了,等有了哥儿。我一天什么事儿都不管,就守着玉儿……”

“真是上辈子的冤家!”黛玉跺着脚娇嗔道,结果一脚没踩稳,人一晃!佛爷赶紧抱着她一转身,眨眼的功夫,化险为夷。黛玉紧紧抱着他脖子,咯咯笑个不停。

“还笑!”佛爷咬着她鼻子,假装嗔道,“都站在那里了,还不肯老实些。现在天凉,若是掉进去可不得了。下次再这么不老实,就不许站在上面玩儿了。”

“不要嘛,我喜欢站在那里。”黛玉头靠在他肩上,忽然撒起娇来,嘟哝道,“你个子也太高了,站在地上总要仰望,景仰……有时候仰的我脖子酸。你说……什么时候才会有哥儿呢?就一定要送人吗?可不可以想别的办法?或者等他几岁了再送走?”

“乖,别的法子都不保险。”佛爷抱着她到亭子里坐了,小心哄道,“便是大富大贵人家,小哥儿小姐儿大都也是奶娘带大的。我给他找几个最好的奶娘,一定让他好好的长大,恩?玉儿,听话……除了这个哥儿,咱们再多生几个,好不好?生上十个八个,到时候再建个和齐府相仿的府邸,大家和和美美的,好不好?”

“也不好。齐府是要百年才能聚集那些人气。这里……又是人家私产。若是买下来,也太过招摇了。而且照着父皇和皇兄的意思,至少父皇和皇兄百年之前,咱们是免不了要每年回京了。不论是哪里,也就没有长留的样儿。”黛玉有些不大痛快。

“也不会啊,过几年等大家都淡了,到时候再找个理由,混过去也就罢了。”佛爷赶紧安慰道。

“罢了……”黛玉搬着他脖子,嘟哝道,“还早呢,到时候再说吧。”

“嗯……”低下头,香一个……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

远香园以荷为主,菊花只稀稀拉拉种了几片。但这里众人素来爱侍弄盆景,各色菊花盆景造型各异,妙趣横生,却是别处少见的。除了常见的仿树木盆景如悬崖式、单干式、斜干式、丛林式或附石式、附木式之外,还有微型菊花盆景、仿国画的菊石图等。甚至还有难得一见真正的菊花树,枝干与松柏等很像,但菊花开满枝头,意境格外不同。

看那金黄的凤冠,枝型优美,黄菊盛开,雍容华贵;洁白的扇画,俨然一把菊花扇。还有步步高升、五谷丰登等,无不惟妙惟肖。这些除了园主徐氏自己培育的,还有些从外头市面上买的;另有一些名品则是秦知府送来的。

虽然黛玉一直不曾外出或者扬名,徐氏也不知道贵客身份。但秦知府每日都来,而且远香园阵势非凡,里外都有官差把守,更有容仪非凡的侍卫太监出入,所要的东西也格外好些。姑苏官差乃至市井还是多有猜疑的。别的不说,就这里的要求之高、出手之大方,就一定是大富大贵。又有秦知府来,可见非常。

但人有一口,总是要说话的,且由着他们去。自黛玉佛爷往下,到九儿双思音儿等,也不大在乎。一早起来众人便开始忙着摆放各色盆景桌几等,又有人忙着预备螃蟹煮酒等,这会儿都已大致预备好。众人远远瞧见佛爷和黛玉咬耳朵叽咕,也不打搅;只将东西一遍遍的检点,该挪的挪,该换的换。又再叮嘱一番,那些盆景可都是名贵之物,小心别碰到打烂了。又偷偷躲到一边,将肥大的螃蟹大卸八块,每人尝一点儿。

只等佛爷和黛玉拐过回廊,顺着甬道往山脚下来,众人才又正经起来,四下里才忙完的也赶紧过来。黛玉虽然不大喜聚,可众人日日都在一块儿,既然是过节,便愈发凑到一块儿,除了当值的,便都过来。二三十人,多不多少不少,刚够热闹。便是当值,也轮班去,一会儿换别人来。出门在外,讲究少一些,大家都像一家人,反倒亲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