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玉错
1065100000120

第120章

“老太太……”贾政吃了一惊,原来贾母还能坐起来,看来病的就没那么重,或者纯粹是心病,但绝不会是“回光返照”,想到这里忙敛了心神,应道,“难怪自称世外,却又入世来,治病救人。菩萨三十二相,只怕是真菩萨现身了亦未可知。”

贾母摇头道:“不会……若是真的菩萨,又怎么会有金玉良姻一说?”

这个,贾政就不知道了,贾母也想不明白。母子二人这么商议一番,依旧没有结果,贾母倒是顺气了些,一心惦记起这个“菩萨”来,竟然吃了药又吃了一碗饭,又听着贾政将外头的事儿给她说了些,虽然比起先前的烦心事儿不差什么,但因脑子里不停的想象着菩萨,却也不曾十分难过。贾政心下明白,但只想让贾母多挨些日子,也就由着她了。

如此过了几日,倒也勉强算得上相安无事,贾母渐渐的好起来,贾环也渐渐好起来。府里上下还都觉得有些奇怪,怎么才开头的事儿突然就偃旗息鼓了?贾母的病和贾环的病都起得怪也好的怪。马道婆也觉得奇怪,她向来只会作祟,不会解救,虽说这回没闹得那么厉害,可也不该能好的。难道真的是有天助,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但有关李纨和黛玉带有菩萨气和佛光的事儿,除过贾母贾政赵氏之外,却没多一个人知道,甚至黛玉也不知道他们已经猜知此事,或者她自己也没想到,是她解救的贾环。此乃题外话,不再赘述。

这日一早,黛玉吃过红米粥,依旧来给贾母省晨。且说凤姐儿给黛玉弄的御田胭脂米已经没有了,如今吃的是陈公公从宫里弄来的。黛玉喜爱它的香味儿,佛爷也准她多吃,因此除过偶尔吃些燕窝粥或者小米参粥,多半还是吃这个。

当下黛玉才顺着西花墙进到西角门,准备从夹道直接拐到贾母院子里去,又听到前面传来一阵打闹声,显然是从宝玉的院子传出来的。当下放慢脚步,认真听起来。

如今宝玉不在自己的院子里住,但院子里天天吵闹依旧,满府皆知。不论是宝钗还没圆房,还是袭人和宝玉“多少年”的旧情,都被众人颠来倒去嚼烂了。只是不知这会儿一大早的又有什么新鲜话头,还是其他缘故?

这事儿还得往前些说起。且说袭人如今有些上了墙头,知道王夫人有三分惧,尤其是没了娘娘的倚仗,在府里又愈发抬不起头来,就越在意她知道的那些事儿,因此自己也尊重起来。日里没什么事儿做,便带个小丫头四处走走逛逛,当然没两天就听到宝玉和紫鹃的那事儿。这下才有些回过神来,合着紫鹃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再往后想想,便愈发担心起来,若是两人真要对手,她有王夫人做依靠,但紫鹃有宝玉作抵押,两人只怕势均力敌。

既然势均力敌,她自然就要想法子如何占得先机稳操胜券。当下首先动用旧法子,四处探听紫鹃和宝玉的事儿,一边儿又和王夫人说道起来。只说宝玉在玉皇庙,日日惑情,难怪神智依旧不清,而身体则滋润起来,如此岂不是要彻底带坏他吗?王夫人听得此事如何能不心急?而且这等事情又不是胡编得来的,只要给紫鹃一验身子就知道,袭人必定不会胡说。就算她这会儿对袭人远不如以往,但宝玉可始终都是她的心头肉,只要是为宝玉好的,她都能接受,也可以对她好,感恩戴德。

有了王夫人的允诺,袭人自然胆子更大,果然,昨日便探听到紫鹃已经果真有了身子,宝玉还不想要,唯恐有了子女就必须过起来,到时候少了许多的乐趣,女儿也就要变成女人——终于明白宝玉说的女儿变成女人,不是嫁了汉子后,而是生儿育女后,可笑。

可想而知袭人听到这事儿之后的感觉,若是让紫鹃先添得一子,别说可能将宝钗也压下去,她肯定是无法再相抗衡的。因此必须得想办法,越快越好。而能帮她实现她想法的,自然就只有王夫人,那个一直为着宝玉好的可怜的母亲。

袭人想了一夜,只等有了个还算稳妥的法子,才安心的睡去。谁知麝月等也得了消息,见袭人日上三竿了还不起来,便和秋纹等冷嘲热讽,说她“安胎坐月子”,又暗讽她服侍宝玉这么多年都没怀上,是个不结果的葫芦。谁知袭人被她们冷嘲热讽了这么久,今儿有意要将紫鹃有身子的事儿闹大,好等着收场,便对骂起来。说她们也没身子,大家彼此一样,又说宝玉其实都不喜欢这些人,只喜欢紫鹃,“念旧情”……到底还是扯上黛玉了。

后面还有几句姑娘家说不出口的话,将黛玉气得差点儿倒仰,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肚子里怀得什么鬼胎?

陈公公扶着她进到凤姐儿那里,此时凤姐儿已经梳洗过,只等几个管家媳妇儿回完事,就往贾母这边来,看视她,给她请安。如今宝钗诸事拿不大起来,王夫人好歹央了半天,凤姐儿才将饮食等几件事情帮她管了,别的依旧不管。

见黛玉进去,平儿忙接出来,扶着她进屋去坐着,一边儿奉茶一边儿仔细打量黛玉的神色,抿嘴笑道:“陈公公,林姑娘这一大早的又和谁闹别扭,脸红脖子粗的?”

黛玉羞红着脸不好支应,陈公公在下面椅子上坐了,忙谢过茶,一边儿笑道:“还不是前头的事儿。看情形是知道了,不知道回头又该怎么闹腾。”

平儿想了一下,明白过来,笑道:“姑娘脸皮儿薄,她们天天这么闹,又不是头一次。”

陈公公摇头道:“不是这话,是紫鹃的事儿,昨儿让她们打听出来,一会儿必定弄得满府皆知。才姑娘从夹道过,准备往老太太那里去,偶尔听得几句,极是不堪。这种话如今也大声说起来,真不知道上下都是怎么管的,简直和市井小民差不多,一点儿廉耻都没有。”

平儿摇头叹道:“原本如此,市井小民也有知书达礼的,达官显贵看着光鲜,又有多少是背地里藏奸。如今败相已现,百般丑样儿就都露出来。倒是那事儿,我这就去叫二奶奶,让她来赶紧商议一下。大概她们好容易有了新鲜事儿,大概还想着是个把柄,绝不会轻易放过的。快则一会儿,慢则一两日功夫,必定要大闹起来。”说着便到前头去叫凤姐儿。

且说凤姐儿经过这段日子调养,又渐渐放宽心思,气色竟好多了,人也丰润了好多。倒也难为她,一个那么要强的人儿,硬是将要强的心给压下去,一心一意的清静无为起来,大概很算得上是放下屠刀之人的典型。身上穿着一件石青色褙子,披着银色披肩,素净又端庄,完全没了以前的咄咄逼人,甚至连眉眼间的凌厉也淡去好多,难怪如今这些闹剧中丝毫没有她院子里的人和事儿,正如李纨所言,她如今“只一心一意的吃佛参禅起来”。

凤姐儿将披肩给了平儿,过来坐在炕上,拉着黛玉的手笑道:“早起闹到现在,才我已经听说了,而且后项我也打听了一二分。大概一会儿就要起事了。”说着接过平儿递上的莲子羹吃着,又让黛玉和陈公公一回,二人都不要,她便三两口赶紧吃了,神色镇定,似乎已成竹在胸,只等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陈公公见黛玉还有些羞臊,便笑道:“‘起事’?!难不成还想造反?”

凤姐儿漱了口,接过帕子将嘴擦了,点头笑道:“大概有这个打算。如今大概只有老太太不知道,一会儿大概就该到她跟前理论去了,毕竟紫鹃是她的人,这事儿也是她吩咐的;而且妹妹也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儿,但凡事情和妹妹有涉,自然还得说到老太太跟前去定夺。真是一群不肖子孙,老太太都病成这样了,还不能消停些。咱们略坐一坐,我已经叫人去请大嫂子,还有珍大嫂子,一会儿来齐了咱就走。给老太太问安,人多些热闹,图个子孙满堂的彩头。而且她们要闹,就索性一次闹够,也让大家好都知道,谁是谁非。若是咱们去的人少,白让妹妹吃哑巴亏,或者给她们留面子,很没必要。”

陈公公笑道:“都说琏二奶奶行事爽利,来了这许久,我还当是虚的,这会儿才见了。”心下却是敬佩,为着给黛玉出头,竟肯一改过去的作风,而且事事也都计较妥当,着实不易。

凤姐儿摇头道:“我素来不怕阎王地狱报应,但也有几样我不能坐视不理。头一样便是对这毫不相干的亲骨肉,如此三番两次的算计;次一样我得替巧儿多担心;还有一样,如今事已至此,连老太太都相信菩萨之说,我也不能不信。但我之前的事儿既然已经做了,就没有后悔的理儿,唯有能改的一件儿是一件儿,能补一处是一处,能积一点德也算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