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实业,轻重工业并举。他一生的政绩是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是指该国家从手工劳动和分散的个体经营为基础的落后农业国,向以机器生产和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工业国转化的社会经济过程。工业化是近代各国积极实现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近代国家的一个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在这种严重的社会危机下,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根据当时中国机器工业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张之洞提出了轻重工业并举的主张,这是他中国工业化思想的核心内容。
棉铁政策
张之洞推行“棉铁政策”,尤其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在张之洞看来,重工业是以钢铁工业为核心的。早在两广总督任内,他就意识到钢铁工业的重要性,“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之于铁”。为了改变中国无铁厂的现状,张之洞购买了英国冶铁炼钢设备,积极筹办炼铁厂。后因调任湖广总督,炼铁厂移往湖北汉阳,从1890年开工筹建,3年时间便顺利建成投产。汉阳铁厂,无论就规模,还是技术设备,在当时的亚洲都是首屈一指的。外国列强把汉阳铁厂比作中国之“黄祸”,认为汉阳铁厂比当时中国的全部军队还有份量。张之洞始终重视发展中国近代的钢铁工业,他从思想上到实践上,对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商任经营政策
奖励私人办工业,是张之洞工业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他“保我利源,杜绝外耗”思想的具体表现。1896年官督商办汉阳铁厂时,张之洞曾奏请优先免税厘10年,并提出“西法于利国利民之商务,国家必力为保护,使本国商人得自主其权力”。张之洞主张对已转为商办的企业继续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同时他还大力扶植私人创办企业,主张“筹本集股,购置运销,统由商人自筹自办,官不预闻”。这种“官任倡导,商任经营”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私人办厂的积极性。
专利政策
张之洞还主张实行专利政策,他说:“自创新法,造成各种货物者,给予牌照,准其专利若干年,凡人工所成之货,厘税尤须从轻,新出式样,并免厘税”。以立法形式维护和保护发明者的利益。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曾留学美国的安徽人王蓉棠将乱丝败茧加入化学材料,织成彩绸成功,并在汉口招股设厂,申请专利,并获批准。专利制度的设立以及对私人创办企业的各项政策,调动了私人投资近代工业的积极性,促进了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速度。
轻重工业并举政策
工业化是张之洞近代化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湖广总督任内,张之洞以武汉地区为基地,建立了轻重工业体系,并在创办企业的实践中,开始对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途径和方法加以探讨,提出了轻重工业并举的主张和官办转商办的途径,以及奖励私人创办近代企业的方法,从而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理论基础。张之洞在提出轻重工业并举的前提下,特别强调钢铁工业对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铁之兴废,国之强弱,贫富系焉”。
张之洞的主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其思想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倾向,但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他始终没有能够完全转变为资产阶级人物,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他为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所作的贡献。
延伸阅读
张之洞轶事
张之洞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大理寺卿徐致祥参张之洞辜恩负职,“兴居不节,号令无时”。后来粤督李章奏称:“誉之则曰夜在公,勤劳懈。毁之者则曰兴居不节,号令无时。既未误事,此等小节无足深论”。张之万在写信给张之京时说:“香涛(张之洞)饮食起居,无往不谬。性又喜畜猫,卧室中常有数十头,每亲自饲之食。猫有时遗矢于书上,自取手帕拭净,不以为秽。且向左右侍者说:‘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