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0649300000082

第82章 6、胰腺癌

胰腺癌,一个在20年前听来还略有陌生的名词,如今却正以它的高死亡率和低存活期不断刷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度。在我国,胰腺癌是引起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近20年来发病率增加了4倍左右,成为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

“健康自测”

厌食。

腹部不适或疼痛。

皮肤发黄。

消化不良。

腹部包块。

“常识”

1.胰腺癌的发病情况。

一般来说,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头、体、尾部或累及整个胰腺,但以胰头部最多,约占胰腺癌的60%~70%。此癌发生在胰头部者占59%,体部18%,尾部7.5%,弥漫性者15%。胰腺癌的大小和外形不一,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有的分明,有的弥漫浸润与邻近胰腺组织难以分辨。有的呈凹陷硬块状埋在胰腺之中,检查时需深取组织方能查出。

一般而言,胰腺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其发病迅速,并且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容易发生转移,因此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胰腺癌病人,90%以上的人于诊断明确后一年内死亡,平均存活期少于6个月。

研究证实吸烟者的危险性与其吸烟程度成正比。对戒烟10年到15年的人,其危险性与终生不吸烟者相近。吸雪茄、卷烟、烟斗和咀嚼烟草者在危险性方面无差异。

许多研究也不支持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的相关性,虽然有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糖尿病人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人高4倍。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胰腺癌确认前数月往往有糖尿病发作,这一发现可能提醒医生们对无糖尿病家庭史的中年病人要考虑早期胰腺癌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如对移居者的研究,充分说明环境因素,如饮食的致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其他如肉类和高热卡饮食,特别是高碳水化合物,奶制品和海洋食物也是有关因素。而饮食结构中高纤维、水果和新鲜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较少。虽然饮用咖啡因酒精类饮料被认为是正在增长的危险因素,但是也有很多研究不支持这种观点。

与胰腺癌有关的职业是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的工作,有研究者认为在与β~萘胺和苯有关的工厂中工作的男性有患胰腺癌的高危险性。

胰腺癌的遗传因素尚未被明确证实,但也有家庭发病的报告。近期的研究认为近亲中有恶性胰腺肿瘤者的患病危险性较高。

40岁以下的人患胰腺癌极少,平均患病年龄为63岁,男性略高于女性。胰腺癌的死亡率几乎与发病率一致,5年生存率很低,并且几乎都接受过手术治疗。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约4个月,接受旁路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切除手术后病人一般能生存16个月。根据最新的统计,20%的病人生存期为1年,3%的病人生存期为5年。

2.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1)长期吸烟。

(2)饮烈性酒。

(3)长期接触汽油类物质。

(4)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慢性疾病。

(5)长期高脂肪、高动物性蛋白饮食。

3.胰腺癌与牙周病有关。

研究人员发现,牙周疾病能通过引发体内炎症,进一步增加患者罹患胰腺癌的风险,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帮助医学人员找到了解胰腺癌的“另一个窗口”。

他们选取了1986年至2002年4.8万名男性为调查对象。这些男性参加调查之初的年龄在40岁至75岁之间。跟踪分析发现,与牙齿、牙周健康的男性相比,患有牙周病的男性得胰腺癌的几率要高63%。

此外,细菌感染牙周并逐渐破坏牙周骨后,就会引发各种牙周疾病。研究人员猜测说,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细菌产生的致癌化合物水平上升,另外还诱发体内组织出现炎症,这可能是牙周病导致胰腺癌风险增加的两大原因。他们指出,这项研究虽然未能最终确认牙周病直接诱发癌症,但却得出了强有力的证据。而且他们还找出了与胰腺癌发病相关的几个影响因素,如吸烟、肥胖等。

4.吃糖与胰腺癌。

通常来说,糖和人类一直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另一方面,它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肥胖、心血管病、龋齿等。近日,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更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吃太多的糖可能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这项在瑞典进行的研究共调查了8万名男女,分析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和胰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每天喝两杯甜饮料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比基本上不喝饮料的人要高90%;每天食用甜水果酱涂抹面包者,风险也比不吃甜食者增加50%。

5.压力使胰腺癌年轻化。

通常来说,部分40多岁中年骨干容易突然发现患上胰腺癌,但之前,除了上腹部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外,并无其他征兆。专家透露,因为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饮食结构和习惯改变等原因,造成我国胰腺癌出现年轻化趋势。

由于胰腺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先期诊断困难,往往被当作消化道疾病诊治,早期诊断差。再加上胰腺癌容易转移,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目前,胰腺癌的发病比例大约为9~10/10万,年龄集中在40多岁左右,虽然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仅为15%~20%,治疗费用也相当昂贵,但手术切除配合中医中药调理仍是胰腺癌病人长期存活的唯一希望。

6.胰腺癌的病理分型。

(1)导管腺癌: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此癌性腺管有时与慢性胰腺炎时残留和增生的导管很难鉴别。

中分化者由不同分化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组成,有的与高分化腺癌相似,有的可出现实性癌巢。低分化者则仅见少许不规则腺腔样结构,大部分为实性癌巢,细胞异形性很大,可从未分化小细胞到瘤巨细胞,甚至多核瘤巨细胞,有时可见到梭形细胞;在有腺腔样分化的小区域,可有少量粘液,肿瘤的间质含有丰富的Ⅰ和Ⅳ型胶原。

(2)小细胞癌:胰腺的小细胞癌形态上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约占胰腺癌的1%~3%。由一致的小圆细胞或燕麦样细胞构成,胞浆很少,核分裂很多,常有出血坏死,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此型预后很差。多在2月内死亡。其起源尚不清楚。

(3)小腺体癌:为少见类型的胰腺癌。胰头部较为多见。镜下肿瘤由很多小腺体结构及实性癌巢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可为立方或柱状,但核较为一致,常见小灶性坏死,在小腺体的腔缘可见少量粘液。近来研究表明,此型胰腺癌可能为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复合性肿瘤。

(4)大嗜酸性颗粒细胞性癌:此型肿瘤罕见,其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性胞浆,核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小巢状。其间有纤维间隔分隔。电镜瘤细胞胞浆内充满肥大的线粒体。

(5)腺泡细胞癌:仅占1%,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圆形或矮柱形。核圆、常位于基底部。瘤细胞排成腺泡状或条索状,胞浆强嗜酸性颗粒状。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瘤细胞的腺泡细胞特征,如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酶原颗粒。腺泡细胞癌主要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或脾。

(6)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第一,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于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或呈肉瘤样排列。

第二,腺鳞癌:偶见于胰腺,可能为胰管上皮鳞化恶变的结果。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成分。纯粹的鳞癌在胰腺相当罕见。

第三,粘液癌:切面可呈胶冻状,极相似于结肠的胶样癌。光镜下,肿瘤含有大量粘液,形成粘液池。细胞可悬浮其中或散在于粘液池的边缘。

第四,粘液表皮样癌和印戒细胞癌:在胰腺中偶可见到。

第五,纤毛细胞癌:形态与一般导管癌相同,其特点是有些细胞有纤毛。

“治疗”

1.手术治疗。

胰腺癌手术治疗的目的有:

(1)通过手术达到肿瘤的根治目的。

(2)通过手术延长病人的生命。

(3)通过手术改善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缓解及减轻患者的痛苦。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赖于肿瘤的部位、有无远处转移及胆道消化道的梗阻、全身状况及合并症、综合医疗条件及手术者的经验及能力。

2.辅助治疗及新辅助治疗。

(1)术后的放化疗:根治性切除加辅助性的放化疗将成为可切除的胰腺癌术后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

(2)术前的放化疗:理论上来说,术前的放化疗有以下的优点:放疗对载体有氧供应的肿瘤更有杀伤力;术前放化疗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可减少术中手术操作导致的肿瘤种植;可增加手术切缘阴性的可能性;可加快术后恢复;增加肿瘤切除的可能性。但是临床上还为得到有力的验证。

(3)区域性辅助治疗:区域性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局部可达到高浓度的药物细胞作用,克服肿瘤的耐药性。区域化疗的疗效较肯定,主要通过腹主动脉、肝动脉以及门静脉给药,可以使高浓度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区域,且全身副作用明显减小。区域化疗还可以较好地抑制肝转移。

3.基因治疗。

目前,基因治疗在治疗胰腺癌的领域里有了新的发展,目前采用的靶基因有可分为自杀基因、反义基因、抑癌基因和免疫基因。基因转入肿瘤细胞的方法包括病毒介导和物理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病毒转移方法因有高的转导效率而被更广泛地应用。基因前体药物活性疗目前研究很多,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系统是目前众多肿瘤基因治疗方案中技术上较为成熟的一种。

4.内分泌治疗。

医学界认为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受体,因而有关内分泌激素治疗胰腺癌的报道日渐增多。由于胰腺癌组织中也存在雄激素受体以及芳香酶和5——α还原酶,睾酮可促进胰腺癌细胞的生长,24位接受雄激素受体阻滞剂氟他胺治疗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8个月,而安慰剂组仅为4个月。除性激素以外,生长抑素(善得定)亦具有抗增殖功效,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起作用,也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产生疗效。

5.免疫治疗。

研究表明胰腺癌患者血清提取物分次注射可明显增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对胰腺癌的预后有一定帮助。另外,胰腺癌相关抗原,如用基因工程制备能分泌干扰素的肿瘤细胞,增强肿瘤特异性反应,抑制肿瘤的生长,此类研究正在进行中。

现在,许多法呢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已获准开发研制,并进入临床一期实验,胰腺癌将是首要的治疗对象。试验表明一种新的视黄醛,可抑制胰腺癌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并几乎没有毒副作用。利用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区域动脉化疗加栓塞,胰腺癌缺血治疗等均有报道,但由于临床病例少,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价。胰腺癌由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其手术效果不佳,对放疗、化疗不敏感,耐药性强,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依然是提高疗效的主要手段。但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迅猛发展,不久的将来,新的、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将会问世。

“预防”

防止空气污染。

注意饮食卫生,多吃新鲜蔬菜,宜清淡饮食,控制高脂肪的摄入。

戒烟,昼少饮咖啡,少吃油炸食物。

积极治疗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及慢性胆囊疾患,有肿块或假性囊肿的早日切除。

积极开展防癌普查,对40岁以上的人群有条件者,定期进行B超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达到根治目的。